表演藝考專業特點
一般常說,導演是演員的鏡子,這還不能確切地說明演員與導演的合作關系及導演在演員創作中起的作用。因為演員不僅要通過導演對自己表演的正確與否做出判斷和糾正,而且導演要把自己的創作意圖賦與演員,要求演員表現出來。諸如對人物思想性格的掌握、情感表達的分寸、動作的選擇、場面調度的確定、臺詞的處理等等,演員既要自己有充分的準備和細致的設想,又要善于吸收導演的意見,按照導演的指示和要求完成自己的表演。當然,這種創作關系是相互作用,彼此補充的,一個懂得表演藝術的好導演,對演員的創作是極其可貴的;而一個有經驗的優秀演員能促使導演的構思、處理活躍和豐富起來。
電影還擁有塑造人物的另一個有力手段,就是攝影師和照明師的創作。演員表演是通過攝影和照明拍攝在膠片上,放映給觀眾看的。也就是說,銀幕上展現出來的人物形象是經過了攝影、照明的藝術加工,其結果如何、同攝影、照明的處理有很大關系。攝影、照明是根據劇情的要求、導演處理鏡頭的構思以及演員的形象特點和演員的表演來發揮其創作手段的。攝影、照明要了解演員、了解演員的表演,同時演員也需要了解攝影、照明的具體處理,雙方做到有機、緊密地配合。
特別要提到,塑造形象,離不開人物的化妝造型以及符合時代要求,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的服裝、道具等等。化妝師、美術設計、服裝員、道具員都是演員塑造人物的共同創作者,演員從研究、蘊釀角色開始,就應該同他們密切合作,共同探討。
作為演員,要充分認識到塑造人物形象是集體創作的成果,離開了創作集體的哪一個部門,表演藝術的任務都是難以完成的。有了這個認識,才能擺正表演藝術與其它創作部門的關系,尊重別人的勞動,盡量吸取集體的創作智慧,去完成表演藝術擔負的任務。
在這一前提下,演員應該知道表演藝術在電影、戲劇創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表現在一部電影或戲劇的主題思想、情節內容、人物形象,最終是通過演員表演來展現的。創作集體各個部門的創作心血和辛勤勞動都集中凝結在演員身上;觀眾從銀幕或舞臺上直接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也是由演員所扮演的人物。所以對一部成功的作品,觀眾印象最深的是演員塑造完成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觀眾總是把他們對人物的感情賦諸于扮演這些人物的演員,他們最熟悉的是演員、最熱愛的是演員,從這一點也反映出表演藝術的重要作用。演員要清楚地看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是由多方面的創作、勞動共同完成的,表演藝術只要其中一部分,不能把成績的取得都歸功于己,同時更要明確演員肩負責任的重大,以此鞭策自己,嚴肅認真、兢兢業業、勤奮努力地進行創作。
下面談談表演藝術的特點。我們知道各種藝術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運用藝術形象提示生活的本質規律,使人們認識現實。藝術形象具有具體性、生動性、概括性和傾向性,它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具體描寫,特別是通過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的生活情景的描寫,構成具體生動的社會生活圖畫,用生活本身的形象的、感性的形式反映生活,提示人們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高爾基說過:"藝術的作品不是敘述,而是用形象、圖畫來描寫現實。""作者不是在發議論,而是在 描繪","用形象、事實教育人十九世紀俄國評論家別林斯基早就解釋過文藝的特點,指出文藝是在生動的形象和生動的圖畫中再現現實,是認識生活的一種手段。他說:"哲學家用三段論法來講話,詩人用各種形象和圖畫來講話,而他們所講的是同樣的東西。政治經濟學家以統計數字作武器,在讀者或聽眾的理智中發生作用;他證明說,社會中某階級的狀況,因為如此這般的理由而改善了多少或是惡化了多少。而詩人卻以生動鮮明的現實描寫作武器,在自己讀者的想象中發生作用; 用一幅真實的圖畫表現出社會中某階級的狀況,因為如此這般的理由而改善了多少或惡化了多少。一個是證明,一個是表現,二者都是在說服,只不過一個用邏輯的結論,另一個則用畫面罷了。"
各種藝術有這樣的共同點,又有它們各自的相區別的不同特點。作為這種或那種藝術類別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們用以進行創作的藝術手段(材料和工具)。美術家運用畫筆、刻刀顏料以及金、木、玉、石等材料進行創作;文學家運用語言文字;作曲家運用音符;攝影藝術家運用攝影機、膠片、燈光等等。這些藝術中創作的主體(藝術家)和他們用以創作的工具、材料及藝術成品,三者是各自分開的。
而表演藝術卻不同,它的基本特點是創作主體,所運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創作成品都結合于演員自身,三位一體,不可能把它們分開。也就是說,演員是運用自己的五官、形體、聲音和思維感情來塑造人物,演員自身既是創作者又是進行創作的工具材料和人物形象的體現者。當我們想到華程、李雙雙、鄧世昌等人物的時候,腦海中出現的是由演員李仁堂、張瑞芳、李默然在銀幕上的那個具體形象。表演藝術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表演藝術的最大難題是演員既不能脫離開自己去創作人物,又不能偏離劇本刻劃的人物去表演自己。舞臺、銀幕上的人物形象只能是演員與角色的對立統一體。
劇中角色與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之間總是一定距離的,他們的生活經歷、性格特點、思想感情、精神氣質以至言談舉止、生活習慣等等都不盡相同或完全不同,這個距離有的很大(演員與角色在許多方面不接近),有的較小(演員與角色在某些方面比較接近),不論距離大小,他們總是兩個不同的人,我們把這叫做"演員與角色的矛盾"。演員就要克服與角色的矛盾,使自己在各方面接近于角色,運用自己"這塊材料",體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求得矛盾的對立統一,而統一的結果則應該是真實的和典型的。
由于演員可能扮演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多種類型人物,就要求演員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廣博的社會知識和鮮明的表現能力,通過投入社會的斗爭實踐和認真學習政治、哲學、歷史、文學等著作獲取直接的和間接的生活感受,不斷提高認識社會和理解人物的能力,加強各方面的修養,同時要堅持不懈地刻苦訓練自己的聲音、形體和表演能力,在長期藝術實踐中純熟演員的專業技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在生活、世界觀、表演技術三方面狠下功夫,才有可能在表演藝術領域有所建樹。
表演藝術的任務或演員創作的任務,概括說來就是在舞臺、銀幕上塑造真實、鮮明、生動的典型人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