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下雨下雪效果
本來期望拍照時是可以在一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但是到了拍攝當天往往會不盡人意。其實很多素材是可以在雨天時拍攝的,尤其是人物與從天而降的雨滴一起入鏡,所拍攝出來的相片更是氛圍絕佳。只不過一般的相機都很怕接觸到水,如果在雨中拍攝,不僅要承受相機損壞的風險,模特兒也得吃盡各種苦頭,真正要執行起來并不容易。所以,在本章節中所要介紹的,就是如何利用Photoshop,輕松再現雨天的景色。
∣后制重點∣
Add Noise(增加噪聲)/Amount(總量)
Gaussian Blur(高斯模糊)/Radius(強度)
Threshold(臨界值)/Threshold Level(臨界值層級)
Motion Blur(動態模糊)/Angle(角度)、Distance(間距)
Blending Mode(混合模式)/Screen(濾色)
∣拍攝重點∣
拍攝時,請模特兒站在破舊的建筑物前,并且將手伸出屋檐,裝作正在確認是否有雨。我們將透過后制所加上的效果,是如雨絲形狀般的白噪聲,所以拍攝時須注意到,最好讓模特兒周圍的背景是能夠烘托出白色的顏色。
f1.2 | 1/320s | ISO50 | 曝光補償 ±0Step | 白平衡 自動白平衡
Step 01 利用“Add Noise”和“Gaussian Blur”濾鏡, 開始進行本范例中所要使用的“雨絲”。 |
Step 02 套用“Threshold”后,制造出雨點的模樣。 |
|
|
Step 03 透過“Motion Blur”仿真出從天而降的雨絲影像。 |
Step 04 將混合模式設定為“Screen”后,將雨絲的影像與人物寫真進行合成。 |
01 開啟附錄光盤的范例檔案后, 點選“Layers”浮動窗口下方的“Create a new layer”(),藉以制造出一個新的圖層。
02 將工具欄的背景色設定為黑色后,點選新增圖層“Layer 1”,按下Ctrl+Delet ,讓整個圖層變成黑色。
03 為了制造出雨絲, 點選“F i l t e r ”→“Noise(噪聲)”→“Add Noise”。
04 開啟“A d d N o i s e ”浮動窗口,將A m o u n t 值調整為“4 0 0 % ”,在“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分布) ”點選“Gaussian(高斯)”后,勾選左下角的“Monochromatic(單色的)”,即可按下“OK”。
05 制造噪聲以后, 點選“F i l t e r ”→“Blur(模糊)”→“Gaussian Blur”。于“Gaussian Blur”浮動窗口內,在Radius輸入“7.0”,接著點選“OK”。
06 為了制作出雨滴的結晶, 因此點選“Image”→“Adjustments”→“Threshold” ,于“Threshold”浮動窗口內,將Threshold Level設定為“129”,接著點選“OK”。
Threshold Level的數值并非絕對,不同的數值可以制造出不同的影像,只要依據個人希望呈現的影像狀態來調整數值即可。
07 為了呈現雨絲的形狀, 請點選“F i l t e r”→“Blur”→“Motion Blur”。出現“Motion Blur”浮動窗口后,將Angle設定為“-78”,并在Distance輸入“135”,接著點選“OK”。
此處透過“Angle”可用以控制雨落下的角度,而“Distance”則可調整雨的粗細。
08 影像中,上方與下方太過密集的雨絲形狀看起來不夠自然,因此點選“Brush Tool(筆刷工具)”()進行調節。
09 從Brush的下拉選單中,選擇筆觸柔和的“65 px”筆刷。
10 針對噪聲過于密集的部分用鼠標以縱向拖曳的方式掃過,處理后只留下細微的痕跡。
11 為了合成雨絲與人物寫真, 在“L a y e r s ”浮動窗口的混合模式()設定為“Screen”。
12 過于鮮明的雨絲看起來很不自然,所以將“Layers”浮動窗口的“Opacity”調整為“70%”。
13 陰天的相片現在已經變身為雨天的相片,整個流程執行到此即可告一段落,另存新檔后就大功告成。
Plus Tip 如何制作下雪效果
下雪的相片只有在冬天才有辦法拍攝,不過就算是到了冬天也不是天天下雪,有時好不容易下雪了,但等到要拍時,雪卻停了。而且雪是由水凝結而成的,所以站在雪中拍攝,同樣得承受相機受損的風險。不過,即便是錯失良機,沒有在及時捕捉雪花從天而降的美景,只要透過Photoshop,還是可以仿造出如下雪般的效果,其制作方法與制造下雨效果的方法相同,希望讀者們可以親自操作一遍。
原片
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