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自備稿件:《下雪天的一團火》
作為土生土長的寶雞娃,對雪很熟悉,對下雪天也習以為常,沒有像南方小孩兒那樣對雪的激動和向往,因為雪每年或遲或早,或多或少都要“光顧”大西北這片廣袤的土地。2018年來臨之際,地處三秦大地西部、秦嶺腳下的寶雞已迎來了兩場瑞雪,使得這座西部歷史文化名城銀裝素裹,別樣迷人。
古往今來,描寫雪的詩詞佳句數不勝數,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了。“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如此恰當形象,氣吞河山,讓我再也找不出更好的詞匯形容眼前這個白茫茫的景象了。
迎著刺骨的寒風,走在上學的路上,任憑從天而降的雪花把我“妝白”。渾身都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眼睛打量著視線中的一切:一個個屋頂像戴了毛絨絨的白氈帽,每棟房子似乎都成了童話中的雪房子;干枯的樹枝上開滿了柳絮一樣的銀花;傲立雪中的松樹顯得更加挺拔,倔犟的枝干被積雪壓成弓形的弧線,隨風搖曳著。鵝毛般的大雪還在下個不停,風雪中指揮交通的警察、揮舞鐵鍬鏟雪的環衛工人、響應政府“邊下邊清,確保暢通”號召的機關干部和學校老師及熱心市民成了活動著的“雪人”。這幅比雪景更美麗的熱鬧的勞動場面,瞬間把無數片鵝毛般的“天上來客”暖化,沒有給她們變成冰的機會。盡管對晶瑩剔透的雪花來說,顯得有些“殘忍”和“不友好”,但卻保證了學生上學、市民外出和車輛行駛的安全,必須給他們點一個大大的贊!
雪花飄落在我的身上,親吻著我的臉頰,也凈化著我的心靈。在大家打雪仗、堆雪人、賞雪拍照時,那些晝夜和雪“戰斗”的環衛工人,在秦嶺陡峭山路上疏導車輛的警察叔叔,還有晚上加班、天不亮就到學校掃雪的老師們和主動參與到“除雪大軍”的普通市民們,他們就像這嚴冬里的一團火,把冰天雪地融化,把我們的心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