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 Orwig帶你體驗非凡的視覺之旅
旅行是一場自我喚醒的體驗,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形式:短途、觀光、遠足、旅居、長途探險、航海行、郊游、朝圣之旅、探索之行、游獵等。當我們人在旅途時,就能發掘自我的本真。
旅行孕育了更多的旅行,它比大多數的經歷都更具感染力。旅行故事重新點燃了我們去探索、發現、看見的潛在欲望。在旅途中,我們盡情品味著圍繞旅行的一切,包括故事、紀念物和照片。因為旅行提醒了我們是誰,我們曾踏足何方以及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旅行攝影師有幸參與,并讓自己沉浸在如此神奇的一段生命歷程中。的確,旅行是最大的快樂之一,也是一個釋放自我、醉心其中的機會。約翰• 斯坦貝克說過:“旅行如同婚姻。唯一會出差錯的,就是你認為你能掌控它。”
在這一章中,我們會投入討論旅行攝影的話題。無論你的旅行簡單還是繁復,為公務還是純玩樂,這個章節都會啟發你思考旅行的意義,以及如何拍出捕捉這段體驗的照片。
風
當你旅行至一個新的地方,沉浸在它那景色、聲音和氣味嘈雜并存的場景中,是多么奇妙的感覺!所有的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時,才會產生這種效果。
最棒的旅行家如水手,知道怎樣利用風力揚帆掌舵。他們目光敏銳,炯炯有神,找到正確的航向,全速前進。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著相機去旅行。第一步如此簡單,帶上一臺相機,旅行就從這里開始了。
風從四面來,卻很少有人覺察到它的走向。水手們逐步建立起敏感度,于是這種看不見的東西就變得顯而易見了。擁有相機能做得更好。當其他游人毫無察覺地走過,攝影師就會停下,看見某種無形的東西。你的視覺敏銳度變得無所拘束,自由自在。你能像拍一部攝制精良的故事片那樣,搖攝、變焦、加速、放慢地運用鏡頭。微小的細節、顏色、質地、圖案等都一一躍入屏幕畫面。
尋找那些能講述更大故事的場景,比如這張永恒的照片,攝于馬薩諸塞州的埃塞克斯。
精華
那時我剛和一群朋友沖浪旅行歸來,回到圣塔巴巴拉海岸的海峽群島。一個沖浪者問我們旅行怎樣,我的一個朋友脫口而出:“簡直是棒極了!伙計。”沖浪者又問:“真的很棒嗎?”“是啊,棒極了!”隨后沖浪者又問我們:“你們覺得呢?”
另一個朋友沉思片刻,咧嘴一笑,然后探過身子,娓娓道來:“群島的空寂和荒蕪,使它顯得如此寧靜而誘人,讓人神清氣爽。在那片仿佛祖母綠玻璃般的水面上,繚繞著濃濃的白霧,沒有一縷風。當你趕上一個浪潮都能透過清澈的水,看見水下巖礁上橘黃色的海星和紫色的海膽。那里的波浪,和我們調皮地嬉鬧著,真是完美至極。我們會在早上9 點從船上跳下,直到下午4 點才返回。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們在一起,忘我地沖上一個又一個小時的浪,而且是在那種無人之境!”
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當馬丁從船上跳入海峽群島寧靜的祖母綠水中時,冒險的全新階段開始了。
兩個人對同一個“沖浪旅行怎樣?”的問題做出了回答。雖然我們共同經歷了這些,但第二個沖浪者補充了一些充滿質感、色彩、感情的描述。這樣的細節非常奏效—那次探險之旅的精華在他構造的畫面中呈現出來。最有靈感的旅行者也會這么做,他們構思了一個情節、觀點和故事,然后把你深深吸引進去。
寫下的文字
靈巧表述的文字,能誘發想象力,加速心跳。文字有如此神奇的魔力,讓我們的想象力在不同的念頭之間敏捷跳躍。如果你想在旅行攝影上精益求精,就需要深入研究文字的世界。
最好的起點是從游記作家身上得到啟發。這些浪跡客致力于每一點文字上的造詣,來達成他們的目標。他們始終如一地,每天不花錢地做著別人每年只有兩周才可以做的事,他們受雇去旅游、觸摸、品嘗、聆聽并探索。著手讀讀他們的書,會打開你理解和體驗旅行的全新視角。這些作家不僅會證言你所知的,還會告訴更多你未知的。對你的攝影而言,他們就像一塊跳板,幫你看得更高、更遠。閱讀能給你所尋何物的線索,以及捕捉并傳達你所感之情的方式。
在倫敦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一些行人停下腳步投來凝望的目光
旅行談話
我的父母熱愛旅行,也喜歡和朋友們在一起。那是一個夏末,他們邀請了一些朋友來我們家聚會。這份邀請要求每位來賓都準備一個旅行的話題,并穿上能反映最近一次旅行或最愛的一次旅行的裝束,還要帶來至少一樣手工藝品(如旅行紀念品、火車票票根等)。那次聚會如過節般歡愉,充滿了歡聲笑語,還有野趣的故事和可口的食物做伴。即使是平日里內向安靜的人,也在輪到他們時暢談不已。這給幼時的我留下了人人都愛談論旅行的印象。
事實上,如果你總是遇到交談時無話可說的尷尬情況,就提個有關旅行的話題。你會發現大家會如同打開防洪閘般滔滔不絕。作為一名攝影師,學會打聽旅行見聞并聆聽那些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優點。通過聆聽,你會懇求更多。聽得越多,就會越好地裝備自己。很多時候,我找到了自己最中意的旅游地,只不過是花時間問了別人喜愛的國家、城鎮、節日或某個特定的城區。
一個當地人推薦我在這個景點看日出,我慶幸自己聽從了他的建議。
并不只有等到回家后,才是時候談論旅行。當你身在旅途時,打聽別人的旅行見聞,能迅速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幫你發現可能錯過的隱匿風景。大多數旅行者熱衷聊聊他們的旅行,分享他們旅途中所學、所見和所經歷的東西。通常我會這樣搭訕:“哇,那邊的雪和瀑布真是壯觀,你有沒有沿著那條小路走上去過?”得到的回答是:“走過!沿著那條小路而上,都是水藍色的天然溫泉,太難以置信了!—你一定得親自去看看!向上走右拐,有一條隱秘的小徑,在那里,你肯定能拍到一些令人驚艷的照片。”
通過旅行,我們能煥然一新,而且我有親身體會。
經歷
哲學家馬丁• 布伯說過:“所有的旅程都有一個旅者不知道的秘密目的地。”旅行不僅是風景觀光,它深深地改變了你是誰、你在思考什么,以及你想過怎樣的生活。
旅行經歷會帶來某種難以名狀的東西,常常取代了你原先所做的準備。旅行是一系列發現和再發現。最終,我們會驚訝于已獲知的知識,也驚訝于已改變的自己。那句陳詞濫調總是正確的—旅程是目的地。
旅行經歷的精彩在于,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美妙,這也部分造就了旅行的寶貴和趣味性。這份經歷比你已有的都要好。旅行留給你的,是回憶、聯通感、活力和新的命。
通過旅行,我們能煥然一新,而且我有親身體會。當我和妻子凱利一起旅行時,我們互相成了更好的朋友、戀人和靈魂伴侶。通過跳出我們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我們看到外面的世界,也看到的全新的對方。旅行攝影師利用這個想法,向世界展現了從未被看見的東西,也將觀眾帶到了一片新的天地。通過多種多樣的呈現形式,照片有時候激發靈感,有時候呼喚改變,變化的范疇如此之廣。一直以來,旅行照片因激勵冒險、挽救物種,甚至停止可怖的戰爭而為人所知。
離開路面鋪設整潔的街道和人潮涌動的城鎮,你會偶遇這樣的情景。
探險家和沖浪運動員馬丁• 霍夫曼蕩起高高的秋千,而下方就是涌動的海水。
全新的雙眼
我們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次旅行歸來后,發現怎么有這么多改變?或是不是完全相反了?我記得在馬德里旅居一年后回到家,每一件原本很平常的東西變得完全不一樣了。在那一刻,我心中百感交集,震驚、沮喪而又興奮。這是一種很典型的重返文化的沖擊,我在這種沖擊中形同離開水的魚。但我的視覺完全復活了,我有了一雙全新的眼睛。
為了重新看,你不必總是旅行到很遠的地方。待在家里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也能讓你獲得另一種看世界的視角。新的語言能讓你發掘自我。
學習某些西班牙詞語的經歷,也為我擴展了視野。以西班牙詞parabrisas 為例。para 是“停止”的意思而brisas 是“風”的意思。后來當我上車時突然想到母語的英文單詞windshield(擋風玻璃),我把它拆成兩個單詞:wind(風)和shield(盾)。這使我看著車上的擋風玻璃,仿佛騎士能擋風的盾。突然感覺我仿佛從未見過擋風玻璃這種東西一樣,類似的經歷發生了不知多少回。
如果你有幸能將旅行和新的語言結合起來,就一定會有一種視覺頓悟。作為一名攝影師,無論是身處異國還是已經歸鄉,你都能利用這種新覺察,拍到吸引你眼球的事物。
有些照片是安靜的。你卻能從這張照片中聽到聲音,聽到它在問:“下一站目的地是什么?”
發現
當我還在上大學時,我們全家決定前往德國,到我哥哥家共度圣誕節。當時,我們家除了我妹妹,其他所有人都去過歐洲。這是我妹妹的第一次歐洲之行,其他人都爭相對她說:“阿曼達,看那個!”或“嘗嘗這個!”或者“往那看!”所有這些出于好意的提醒很快就不中用了。
分享你的興奮之情是一回事,但不應以犧牲驚喜為代價。自己發現某些東西總會有更多的樂趣。我們旅行是為了得到驚喜,即使是故地重游,也希望看到新的東西,遇見新的人,品嘗到新的食物。當你對焦并按動快門時,所有的驚喜和細節就更加突顯出來。你的目標是捕捉到旅行的奇觀,讓觀眾從中第一次發現某些東西。
最好的旅行照片不會平鋪直敘地表露一切。觀眾看了一眼,再看一遍,然后才會笑著說:“啊哈!原來……”你想聽到觀眾說的是:“我見過上百張埃菲爾鐵塔的照片,但從沒見過你拍的這樣的!”
我最愛的旅行之一,是離開鋪設整齊的道路,踏上新途。照片中的這條路是在墨西哥境內,沿著下加利福尼亞州海岸。
分享
我在西班牙旅居期間,在馬德里的一所大學里進修,但其實我真正的教育是源自旅行。我頻繁的探險之旅形式多樣—在西班牙和公牛一起奔跑;在摩洛哥看耍蛇表演;在葡萄牙廢棄的城堡里睡覺;在羅馬一天內吃了三次意大利式冰激凌;在法國南部沖著勁浪。我把身體的每一絲活力都投入到生命的享受中,充分而徹底!
經歷了一年的探險之旅后,我重返故土,幾乎等不及地要述說我的故事。令我失望的是,我發現我最多說上三句話就會有人插話。對話通常是這樣的:“你的西班牙之行怎么樣?”我會回答:“謝謝關心。西班牙之行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有機會去了很多地方,比如瑞士和摩洛哥……”就在那時,有人會插嘴:“哦耶,我也去過瑞士!我還和爸爸一起爬了馬特峰,我們差點死在上面,但那次旅程真的太好玩了。然后我們又……”這時候,就輪不到我說話了。很快,我意識到必須采取新的策略。
遭到同樣命運的還有旅行照片。我們帶著上百張照片,從改變人生的旅行歸來。潛意識里我們會認為:“其他人怎么會對我的經歷不感興趣呢?”于是,我們開始享照片。但是他們目光呆滯,有人容易分神,有人開始說自己的故事。假設這些照片被刊登在雜志上,讀者們彈指翻過,怎樣才能吸引他們停留在有我們照片的那一頁上呢?
這個技巧分為兩部分。第一,你不得不拍一些標識性的照片,來概括總結你的經歷。第二,你不能停下并給他們看一堆雜亂無章的照片。相反,你要開門見山地直奔主題,向他們展示精華中的精華。用極少的照片完全俘獲他們的注意力,這些照片讓他們渴望看到更多精彩。
兩條路
讀過羅伯特• 弗羅斯特的詩以后,一定會對一句話記憶猶新:“林中雙歧路,吾擇少人津。”這句話字字意味深遠,質問著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想要成為誰。對于旅行攝影師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句應該釘于墻頭的至理名言。而且,還應放進大衣口袋隨身攜帶,銘記在心。
旅行攝影師總是不停地面臨選擇。我應該按照旅游指南書上說的那樣做,還是選擇其他方法?朋友推薦我一定要看這個名勝古跡,但是不知道另一個怎么樣呢?旅游新手們和旅行攝影師會因這樣的選擇而裹足不前。如果我此刻跳下汽車,拍下那個節日的盛況,就可能到不了泰姬陵了,我該怎么辦?智慧的旅人會聽從約吉• 貝拉的話:“當你來到分岔路口,選擇一條即可。”
旅行要求你為了找到正確的地點,做出某種程度的內在承諾。比如在美國大峽谷或舊金山39 號碼頭這樣的地點,總會有寫著“站此拍照,柯達瞬間”的類似標牌。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標語,都把它們視為有趣的決定性時刻。它們回避了問題的實質,那么你應該做什么?你不應該拍那種照片?還是應該欣然接受這樣的諷刺,在司空見慣的景致中拍出不尋常的照片?你可以拍下所看見的每一塊柯達標牌和每一處景點,你也可以收集從世界各地拍到的這種照片,集合成書。
無論你選擇了哪條路,很多人走過的也好,少有人問津的也罷,請將弗羅斯特的那句話記在心上。任何一種情況下,都會有前所未有的照片被拍下。帶我們走上一條新的路,提醒我們“不要人云亦云”的意義所在。給我們驚喜,為我們展示怎樣才是獨一無二的,怎樣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這表明你不走尋常路,還是選擇柯達瞬間。
與其避開像布魯克林大橋這樣的著名景點,不如試著改變你的拍攝視角,捕捉一些獨特的景致。
明信片
我的一個同事剛贏得為《國家地理》雜志拍攝的首個任務。這是他幾年辛苦努力的最好回報,所以欣喜若狂。一到達拍攝地,他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可惜,第一天的拍攝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在他每一次按下快門的時候,腦子里都想著“照片是為《國家地理》拍攝的。”然而,這一招并不奏效。當天拍攝收工的時候,他發覺連一張滿意的照片都沒有,感到非常失望。后來他坐下喝了杯咖啡,重看那些照片的時候,所有的問題突然不言自明了。他在拍照時用力過頭了,而有些東西是不能強迫得來的。
第二天,他早早地起床,然后四處逛了逛,但沒有拍任何照片。他找到一個賣旅游明信片的機柜,隨手翻看了幾打明信片。突發間冒出的靈感,啟發了他一個從此之后屢試不爽的方法。
當你到達一個新地方,首先拍下那些眾所周知的景致。換言之,就是拍攝明信片上的風景。等拍完后,再開始準備身為攝影師的工作。我也把這個邏輯運用到幾乎每一種類型的拍攝中。
有時這意味著要思考上幾天,有時只需花上幾分鐘。無論是哪種方法,都為我提供了真正去了解一個地方或拍攝對象的時間和空間,容許我在思考照片時,做筆記、構思想法、畫畫草圖。所有這些元素共同作用,才成就了最終的照片。
這種方法以一種健康的方式轉移了我的注意力,提醒我好的攝影不都是用戶至上主義的,而更關乎一種關系。最好的關系在時間的流逝中形成并穩固,它們建立在互相信任、坦誠交流、忠實聆聽和互讓遷就的基礎上。如果你想要拍出有內涵的照片,就必須把自己投入其中。
要引起別人的關注,你就不能只作為拍照的人,而必須成為被拍攝的對象。當攝影師的所思所感一目了然,就能把觀眾的注意力從他們身上轉移。這樣的照片能磁力般地吸引住觀眾,而這些觀眾本身,也暫時成為了景致的一部分。
猴子的手
從意大利回來后,我的一位業余攝影師朋友說:“佛羅倫薩陽光明媚,然而托斯卡納的陽光才是真正無與倫比的。”對于最近剛旅行歸來的人來說,如此談論當地的光線條件是司空見慣的。你不得不感到好奇,真的是因為一個地方的光線比另一地更好嗎?還是僅僅因為你更關注了某個地方?不置可否的是,不同的地理位置有著不同的光線顏色和光線質量,但我敢打賭這不是唯一的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意識到,你是個怎樣的人決定了你會看到什么。
旅行時,你會坐在有著2000 年歷史的廣場上,閑適地啜飲著茶,將iPhone 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則統統留在賓館里。遠離了分心的事物,也甩掉了自我強加的壓力,整個世界在你眼中的確會更明亮。事實上,大多數旅行者的深刻記憶,都停留在當他們坐下來、盡情沐浴在那種場景氛圍中的時刻。我很好奇,如果我們花時間坐下,盡情地欣賞風景,真切地關注一下日常生活,又會發生些什么?
旅行喚醒了我們的藝術潛質。我們麻木而厭倦的感官,有了一個180°的大轉彎。達果柏• 盧納斯說過:“人們到遠方旅行,是為了入迷地觀察那些在家中接觸不到人。”不便之處成了冒險,交通阻塞成了放慢腳步的機會,迷失方向成了旅行的目的。當我們旅行的時候,發現生活的一大矛盾:松手放任自流,我們反而獲得更多。
有此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抓猴故事。在椰子上挖一個足夠一只猴子手伸入的洞,然后在椰子里放進某種亮閃閃的東西,再把椰子放到樹上。發現了椰子的猴子會把手伸進去,為了拿到那個亮閃的東西而握緊拳頭。于是,它就被抓住了—不愿意松開拳頭,只能讓自己被囚。
旅行教會我們要放手。每一次行程,就像人生中的一堂訓練課。旅行攝影師的工作,就是拍出一些照片,足以擔當視覺生活手冊的角色。人們會在辦公室里貼上很多旅行照片,你認為還有什么其他原因嗎?這些圖像和他們身處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提醒了我們發光的物體的真正價值,也提醒我們需要松開緊握的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