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考學習資料——我們的眼睛與攝像機的優(yōu)劣勢
在攝影藝考的學習中,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我們的眼睛與攝像機的區(qū)別,人眼感知影像的構成就如攝像機,其中人的瞳孔就像是攝像機的光圈,通過攝像機表現(xiàn)出來的圖像和人的肉眼看到的是不樣的,從功能上比較兩者的區(qū)別,接下來寶君就為廣大攝影藝考生做一個詳細的解析。
攝像機不如人眼的劣勢:
第一,人眼受控于視覺神經,可自動調節(jié)瞳孔控制視網(wǎng)膜感光的強弱,攝像機則不能適應在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線下進行拍攝,只能用手動調節(jié)光圈才可調到一個適中的感光度。攝像機雖有自動調節(jié)光圈大小的功能,在物體光照明暗對比過強時,自動光圈的測光電路都是以強光作為曝光標準,此刻得到的大反差圖像會完全丟失暗部的影像紋理細節(jié)。
第二,在光線明暗對比不大的場景里,攝像機會看不清景物細節(jié),若在暗處的物體不動作,觀眾是不易發(fā)現(xiàn)的,這是因為鏡頭中暗處的物體因反差弱而顯得模糊。所以,針對電視屏幕幅面相對小的特點,全景鏡頭的使用不宜太多(編輯時應適當延長全景畫面的時間長度),否則會既分散注意力又浪費鏡頭時間。用全景拍東西時要盡量拍攝引人注目的事物。
第三,鏡頭記錄的事物的物理時間會放大心理時間,所以在使用畫面時要盡量節(jié)約時間,必須有意識地強化鏡頭對畫面的選擇意識,給觀眾提供可看的東西,引導觀眾,讓他們知道看什么。
第四,攝像機圖像固定在垂直與水平二維構成的取景框內,對不垂直的歪斜和不水平的波動反應敏感,攝像機會夸大晃動。鏡頭視角越小(如特寫),晁動便越明顯;但人眼不會這樣,因為人眼永遠是處于“廣角狀態(tài)”,加之行走有一個平衡器官和眼壓的調劑,所以遠近都能看清楚。雖然現(xiàn)在的小型攝像機有防晃動的裝置置,大的攝像機在汽車上裝液壓減震、防晃動裝置,視像效果依然遠不及人的眼晴。
二、攝像機長于人眼的優(yōu)勢:
第一,不移動機位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看(如景別: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連續(xù)變化),能從一些特別的鏡頭(如特寫)中取得特別的效果;畫面可使人產生聯(lián)想:即使人聯(lián)想到一些沒有發(fā)生的事情(蒙太奇效應)。
第二,對圖像、影像有集合作用,能用一組鏡頭來表現(xiàn)一個主題;可以把不同場合的東西歸在一起,表現(xiàn)一個主題。
第三,能改變物體運動的速度:如定格、倒退、快慢動作等的應用。
第四,望遠鏡頭,可拍到人眼看不到的物體,表現(xiàn)出肉眼不可能看到的情景。第五,可放置在危險的地方工作
利用攝像機與人眼的優(yōu)劣勢,可以營造出不同的畫面,而這不同的畫面表達的含義也是攝影藝考培訓中的學習內容,所以記牢上述的知識點,對于未來攝影藝考的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