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出游 旅游勝地攝影大攻略
既然外出游玩,那自然少不了要帶個數碼相機作伴吧,畢竟誰都想在美麗的風景之中留下自己的回憶,所以旅游攝影就變成春節假期中最普遍的攝影主題。為此,我們按照過往的經驗以及各大旅行社推出的熱門線路,精心挑選了國內幾個比較值得去拍、去玩的地方,并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拍攝目的,給出相應的攝影技巧方案,希望能夠給驢友們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在出發之前,我們還是非常有必要來了解一下拍攝中的最根本步驟——攝影構圖。毋庸置疑,一副成功的攝影藝術作品,首先是構圖的成功。而構圖的基本原則講究的是:均衡與對稱、對比和視點,在取景、構圖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突出主體
在拍攝之前,心里要像繪畫前那樣首先“立意”,考慮照片畫面中,主要表現什么,被攝主體安排在什么地方。然后通過光線、色彩、線條、形態等造型手段,來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
圖示:畫面中的小竹筏并不比其它景物更重要,但沒有它這張照片就失色不少,因為它是結構中心。
·視覺平衡
一幅構圖達到視覺平衡的照片、能給人以穩定、協調的感覺。平衡有對稱平衡及非對稱平衡兩種、非對稱平衡的構圖,往往比對稱平衡的構圖更富有動感。景物的大小、形狀、重量和方向、以及色彩等都對視覺平衡有重要影響。
圖示:海與沙灘的分界線、女郎的背影構成的點,都在黃金分割位置附近。假設海與沙灘的比例相等,女郎走在正中,構圖就很呆板。
·虛實相映
虛實是指被攝主體與空間前、后景的清晰、模糊的程度。運用的手法不外乎藏虛露實、虛實相間、虛賓實主、以虛托實。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主體,渲染氣氛,增強空間縱深感。實,主要是表現被攝對象的主體;虛、主要是表現被攝對象的陪體,以襯托主體,它是構成畫面意境的重要環節。
假如模特的眼睛在畫面中間或者右側,便使人物注視空間變短。
當然,攝影構圖是一門非常艱深的課程,有大量專門的攝影教材,只能在這里簡要介紹一些公認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法則,獻給剛剛被日益普及的DC“拉下水”的初學者。下面,我們就從海南島開始
海南島:海景
這里有碧透的藍天,無垠的大海,海灣蜿蜒,海浪雪白,沙灘舒展,微風習習,椰林婆娑,構筑出一幅迷人的圖畫,這就令人神往的海南島……這樣的度假勝地,地球人都知道去一次是不夠的。
拍攝大海風光照片,要注意突出海濱的特色。如礁石可以使畫面帶有曲線變化;升騰的云霧,飛濺的浪花,飛翔的海鷗使畫面更生動,更有趣味。
如要拍攝泳裝人像,以人物為主,以周圍景物和大海為陪襯。通常是上半身照和全身照,拍攝時被拍人的姿勢切忌呆板,可以拍坐、站、轉體、側臥、仰臥等。
拍攝時要注意用光。用逆光,能夠拍出生動的浪花和光斑效果;用側光,能較好的體現海水層次。對快門的速度也要注意,用 1/125 秒的快門速度,能把飛濺的浪花固定住,用 1/30 秒的快門速度,則會使畫面模糊,但能產生動感。
海濱攝影,還要注意曝光。海濱地域遼闊,陽光強烈,水面反射光極大,所以在拍攝海濱照片時要適當減少曝光量,一般比在原野上拍攝要減少曝光量1~2 級。如一般攝影曝光用光圈 F11,速度 1/125 秒的話,那么在海濱拍攝時曝光只要用光圈 F16,速度 1/125 秒就可以了。曝光過度和偏多,水面在照片上將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不清水的層次了。
海南島的森林也是不錯的
海邊的光線很復雜,通常海水的曝光組合為1/125秒、F/16,人物為1/125秒、F/8,如果要同時拍攝海面、天空和人物,可將曝光組合設定為1/125秒、F/13。
哈爾濱:冰雕
去過國內最溫暖的地方,接下來我們再去品鑒一下中國最冷酷的旅游圣地——哈爾濱。毫無疑問,這里的冰雕、雪景是最受人歡迎的拍攝對象。恰逢春節,這里的人們用巧奪天工的傳統“冰燈”技藝,用從上萬噸冰塊中塑造出成千上萬件冰雕藝術品,點綴在園林和街道上,為整個城市增添了神奇色彩。
拍冰雕不比拍其它題材。事實是氣溫寒冷﹐即使有備而往也不能在館內耽得太久﹐因此必須以速戰速決應付之。假如慢條斯理﹐一定不能多拍﹐選景要快﹐決定構圖要快。因此﹐在決定如何拍攝﹑采用什么技術應付﹐也應心中有數才好。
要熟悉所拍攝的冰雕題材,了解作品的內容和它的藝術造詣。冰雕取材廣泛,造型萬千。拍攝前要認真觀察和捉摸,才能把作品的藝術風格和特色盡量表現出來。
拍攝時間的選擇。在陽光下拍攝冰雕雪塑,最好利用早晚富于彩色變化的光線和由于光位低造成的強烈透射效果,能夠使作品“玉潔冰青”。入夜拍攝冰雕,最理想的時間是在夜幕欲降,華燈初上的時候,冰雕的色彩在暗蘭色天幕襯托下顯得艷麗多姿,若掛有一輪明月,那就更為動人。
關于背景的選擇和處理,同拍攝其它題材一樣,要特別注意避免由于貪大求全和雜亂無章,背景的亮度和顏色要盡量與所表現的主題有所區別,一般以暗淡、素雅為宜,起到陪襯作用。
北京:故宮
領略過色彩斑斕的冰雕,接著我們來到了氣象萬千、金碧輝煌的故宮,它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這里有數不清的墻、數不清的門、數不清的院落、數不清的窗戶、數不清的屋檐,總而言之,既有整體感,又變化多端。就象一個迷宮似的,任何相機在這里都會力不從心。
去到故宮的游人往往都會覺得鏡頭太小、廣角不夠。其實拍攝故宮更要懂得靠藝術手段,以小見大。比如說,在景山上用長焦頭拍攝故宮的東六宮,后妃們住的地方。長焦頭有個特點:視角窄,空間感差,有壓縮感,這樣就讓宮殿的屋頂改變了它的透視關系,使它們之間的距離比實際的距離更近,這樣,雖然是一個局部,但是能引起你對宮殿之海的豐富想象,屋頂就象海浪一樣層層疊疊的,更加有氣勢。
此外,一般說來,冬天是最適合拍攝故宮的季節,因為冬天的陽光是偏南的,因為故宮的建筑都是朝南的,陽光的傾斜度比較大,也比較便于表現故宮。
廣州:美食
食在廣州,眾口皆碑。飲食業的發展已成為廣州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廣州食肆眾多,規模或人或小,遍及大街小巷。老字號的酒家更是比比皆是,伴溪酒家、廣州酒家、南園酒家,北園酒家、蓮香樓、陶陶居都是聲名遠播、婦孺皆知的飲食老店。所以說,來到廣州,不拍點美食樣片就算是白搭了。
拍美食照片時白平衡是一個要注意的地方。美食講究色、香、味,色一定要比較討好視覺。餐館里的光線環境一般比較復雜,如果用自動白平衡很容易偏色,所以手動白平衡和良好的閃光燈控制也是相當必要的。拍攝前先對著桌子上白色的餐巾紙或者盤子來設定手動白平衡。拍攝的時候建議選用A/M檔,光圈最大,微距模式,先把手腕或者胳膊支在飯桌上,保持相機穩定(用碗、茶杯、菜譜等作為“臨時腳架”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ISO用100或者200,不開閃光燈先拍幾張,回放查看效果。
如果餐廳的光線條件不錯,不開閃光燈就能拍出清晰的畫面和不錯的色澤,那么就盡量不要用閃光燈,將曝光補償略微提高一點,會讓食物看起來更鮮亮好看。如果發現快門速度過慢導致畫面抖動模糊或者食物沒有光澤不好看,則需要將ISO改為64、100或者自動,開啟閃光燈用慢速同步閃光(用慢速同步閃光的好處是既可以拍清楚食物,又可以讓色調與氛圍自然)。
美食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如果大家能夠留意一下比較高檔的酒樓的菜式,就會發現廚師在把菜做好之后,一般會加一些伴碟用青紅辣椒或者花花草草之類的東西。原因很簡單,就是讓菜式的顏色更為豐富。所以在拍的時候,色彩的搭配也很需要重視,如果畫面上是清一色的紅色或者綠色,肯定不如色彩相互搭配來的吸引。
拍攝時菜式擺放的角度也很講究的,有的菜正面拍會有反光,側面拍就不會反光,燈光也會根據菜式造型、角度有所改變。每道菜要突出它的特色,突出他的主料,而不是有的菜上面放一大堆香菜、蔥花,根本突出不了菜式的特點。
港澳:都市夜景
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夜景是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想要觀賞舉世聞名的“維港夜色”,可以在尖沙咀的星光大道觀看幻彩詠香江;也可以到太平山頂俯瞰全港風光。最佳拍攝時間為夏天日落后30~45分鐘(冬天約日落后15~25分鐘),稱之為黃金交叉時間。
一般我們對拍攝夜景的認知,大部分是相機上腳架,使用長時間曝光及小光圈以獲得最長的景深,保持全畫面的清晰。維港夜景其特色之一是雷射表演,因此雷射的光束務必要出現在畫面中才能盡收完整特色。然而,雷射并不是持續出現,而是出現個幾秒就消失,時間極短,因此如果使用長時間曝光,會因為雷射來回掃動而拍出霧狀的雷射痕跡,加上你根本不知道雷射什么時候從哪個大樓打出來。
所以,拍攝時不要等雷射打出來才按快門,也不要使用自拍器,否則極可能來不及捕捉雷射的軌跡,最好是一直持續使用快門線按下快門,以數量換取成功率。
至于澳門,最值得一拍的當然是葡式建筑了。很有西歐風格,同時又有中國傳統的廟宇祠堂、民居,可謂中西合璧的完美典范。拍攝的時候要盡量體現出它出彩的一面。
使用不同的焦距拍攝建筑物,所產生的影像效果不同。我們把50mm焦距鏡頭稱為標準鏡頭,其拍攝出來的照片與我們的視覺相同,最能反映事物的客觀性。以這個焦距為基準,焦距越長,透視感越差。鏡頭焦距越短(28mm或24mm),建筑物變形越大,但透視效果好,畫面的縱深感也能得到較好的表現,同時還能獲得大范圍的清晰度。
在拍攝建筑物時,天空感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晴朗的天空或有暴風雨的天空可能產生戲劇性的畫面,但應盡可能避免在陰暗的天空,極端的天氣情況。
小結:
其實,一幅在技術上雖有缺陷,但畫面比較活潑的照片,比技術上無大毛病卻過于呆板的照片更加受人歡迎。因此,在旅游攝影中,還不妨采用抓拍的手法,不加干涉地拍攝一些諸如行路、篝火、爬山、涉水、交談、游戲、晚會等獨特生動的旅游生活場面,反映豐富多彩的旅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