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線與構圖創造好風景
遇到湖泊、沼澤等自然風景時,如何掌握光線方向及畫面構圖,利用光線和風表現湖泊水面的存在,是拍出好照片的關鍵;這些都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及耐心的等候。風本身是沒有形狀的,但水面卻會隨風吹動而產生變化。當我們拍攝湖面時,便可利用水面的倒影拍攝出水面如畫般的美感。不論是平靜無風時清晰的倒影,或是微風吹拂下引起的陣陣漣漪,都是鏡頭下的好題材。
構圖技巧
湖泊的萬般風情皆來自于水,如何掌握水的特性就顯得至關重要。除了掌握風向與光線方向以外,適時利用樹木、石頭等構圖元素,制造出前、中、后景的空間感,或是增加畫面的豐富性,也是拍攝時相當重要的部分。
臺灣擁有一條又長又高聳的「脊梁」 — 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等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林立,棱線起伏、地勢陡峻,更有湖泊隱匿于山谷之中,有的壯闊、有的婉約,面積大者曰「湖」,小者曰「池」,各有其令人流連忘返的絕妙豐姿。
由于水面的反射性高,建議拍攝時活用偏光鏡來控制反光,以強調湖水的色調或蔚藍的天空;若不使用偏光鏡,也可展現水天一色之美。
掌握最佳拍攝時機
優美的水面倒影是湖泊攝影的重點之一,若有風吹來的時候,可以觀察欲拍攝的目標景物,無論是手持相機或架設三腳架拍攝,須在景色最恰當的時候按下快門;要注意的是,風勢如果太強,倒影就會散掉。因此,在拍攝湖面風景時一定要掌握好最佳的拍攝時機。舉例來說,在拍攝此幅枯木與水中倒影時,若無法避免風勢干擾,可舍棄拍不出清晰倒影的湖面部分。
⊙Canon EOS 30D+ EF 70-200mm F4L IS USM的96mm端。光圈F/13, 快門1/13秒, ISO 100, 光圈優先模式, 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
拍出動靜相宜的畫面
在陽光的照耀之下,枯木在湖面的倒影也更加清晰可見,平靜的倒影畫面相當動人。但須注意的是,愈遠離岸邊與樹林的阻礙,風勢會因地勢空曠而較強,使得水面因此而產生較大漣漪,并破壞倒影的形狀。
因此在拍攝此幅畫面時,我將水面漣漪適時入鏡,當做構圖的前景。愈往遠方看去,樹林投射在岸邊的倒影也愈來愈清晰,形成一幅動靜制衡的優美畫面,更讓人感受到微風的存在。所以說,拍攝湖面水景可動可靜,都不失為創作的方法。
⊙Canon EOS 30D+ EF-S 17-85mm F4-5.6 IS USM的63mm端。光圈F/11, 快門1/20秒, ISO 100, 光圈優先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善用光線,表現光影魅力
清晨和煦的陽光照射著湖岸,表現出和諧的美感,也在草坡上形成了美麗的光影,加上無風之下的湖泊水面如鏡,倒映著藍天和草坡,光影和倒影同時存在的難得畫面,讓寧靜的湖泊風景更加深遠。
⊙Canon EOS 5D Mark II +EF 17-40mm F4L USM的33mm端。光圈F/22, 快門1/10秒, ISO 100, 手動曝光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采光的技巧
湖泊和沼澤旁一定會有湖岸,將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一起拍攝到畫面中,更能表現出湖泊的感覺。但是,即使是采用同樣的構圖方式,也會因照射在岸上的陽光狀態不同(角度或色溫),而拍攝出不同的感覺。如果想要表現寂靜與神秘感,漫射光的條件下則較容易表現,因在缺少直射光的狀態下,所拍攝出來的畫面會較柔和。
加入前景壓縮畫面,讓畫面表現更有臨場感
將湖岸及岸邊巖石收入畫面,不僅使水面有了延伸感,更突顯出湖泊及周邊環山的樣貌。我使用超廣角鏡靠近岸邊石灘,并將對焦點對準近端的巖石,以夸大前景的拍攝方式表現,縮光圈至F8以上,借以讓前后景皆清晰,采順光拍攝可取得更鮮艷飽和的藍天白云及山坡草原的倒影。
在比較空曠的地方拍攝,并尋找合適的元素作為前景,是成功拍攝的關鍵之一。畫面中是日出前一刻的白石池,微光流云、神秘莫測;近、中、遠景組合在一起,宛如天地幾何。拍攝時選用小光圈(F9~11),一方面是為了減小快門速度,延長曝光時間(需使用三腳架),以獲得最佳色彩資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獲得更大景深,以保證畫面前、后景都很清晰。
⊙Canon EOS 30D+ Tokina AT-X Pro 12-24mm F4 DX的12mm端。光圈F/8, 快門1/60秒, ISO 100, 光圈優先模式,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Canon EOS 30D+ SIGMA 17-70mm F2.8-4.5 Macro的17mm端。光圈F/9, 快門30秒, ISO 100, 手動曝光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利用點綴物,增加湖泊的魅力與親和力
若畫面中的水面只有藍天白云及山坡草原的倒影,可給人一種寧靜及開闊的感覺;但此幅作品增入紅色山屋及登山者背影的巧妙組合,更增加了作品的張力表現。且問人生有幾回,能拋開一切享受在這無人之境界?拍攝湖面倒影時,有時也可用少數二分法的對稱式構圖來表現。以點綴物構圖時,要考慮其布點的位置是否協調,亦可依黃金構圖點的原則,發揮敏銳的觀察力及創意。
⊙Canon EOS 30D+ EF-S 17-85mm F4-5.6 IS USM的20mm端。光圈F/7.1, 快門1/60秒, ISO 100, 光圈優先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前景和點綴物的構思重點
拍攝湖泊和沼澤時,如何分配湖岸所占的比例,決定了是否能強調湖泊的形貌和延伸感。特別是將所處位置前的景物當作前景時,運用超廣角鏡頭的表現時,更可增加畫面的延伸感,達到寬廣開闊的效果。此外,加入山屋及登山者的背影點綴后,也能讓湖光山色更有張力。如果登山者正在走動,必須要考慮按下快門時,畫面中各構圖元素的協調性,別急著只顧按快門。
應用框景引導視線
若湖景太過單調時,可以將最基本的湖岸景物納入畫面中當作構圖元素,便可增加攝影的變化性。例如,本圖自帳棚內往外拍攝,將湖面倒影一同攝入,可自然形成畫框的感覺,增加畫面的趣味性。
活用偏光鏡
若要拍攝湖水本身的顏色,可適度轉動偏光鏡,抑制減少湖面的反光,便可發現湖水的顏色變深綠色了,湖底也較清楚可見,但原本倒映在湖面的藍天卻消失了。所以要表現美好的天氣,留下天空藍色的顏色比較佳。
⊙Canon EOS 5D Mark II + EF 17-40mm F4L USM的31mm端。光圈F/9, 快門1/160秒, ISO100, 光圈先決模式, -1eV,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如何拍好水面倒影:
- 水面要平靜,風勢愈小、愈不擾動水面,才能有效地映出岸邊的景色。
- 拍攝倒影的最佳光線是接近低角度的逆光,其次是側光和漫射光,最差的是頂光和順光。在理想的光線條件下,天空和景物會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投影在水面上的影像會顯得較清晰和分明。
- 拍攝時須選擇低角度,畫面上倒影的多少與拍攝視角選擇的高低有密切的關系。拍攝視角高,倒影顯得少;拍攝視角低,倒影出現得多。
- 曝光要準確。倒影多發生于水面上,水面的反光常會使測光系統判斷為過亮,為使背光的景物和水中的倒影亮度足夠,拍攝時可增加約1eV使達到正確的曝光值。
- 由于拍攝倒影時常在水岸邊,拍攝視角低的話,鏡頭容易受到水面上雜亂的反射光干擾而影響畫面。所以拍攝時,相機鏡頭最好能使用遮光罩。
拍出蔚藍倒影不需偏光鏡
若要拍攝天空在湖面上的蔚藍倒影,則不需要偏光鏡,或可將偏光鏡轉動至沒效果的角度。
⊙Canon EOS 5D Mark II+ SIGMA 24-70mm F2.8 DG Macro的36mm端。光圈F/10, 快門1/40秒,ISO 100, 手動曝光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湖泊、沼澤拍攝注意事項
善用鏡頭特色
廣角鏡、中長焦段均可表現出其不同的特色。當作前景的湖岸及岸邊巖石,可使用超廣角鏡頭以低角度的拍攝手法夸大前景,以增加湖面的開闊感。
偏光鏡的使用
偏光鏡是否使用,須依抑制反射(光)或是利用反射(光)的目的來決定。
因水面具有很高的反射,可轉動偏光鏡調節進光量,以控制反射的程度,借以消除水面的反光;若要拍攝湖面的倒影,則可轉動CPL至倒影最清楚的位置,或不加CPL直接拍攝。
留心天空狀況,調整比例
若天空條件不佳,例如云量太多(陰天)或太少(藍天),甚至光線太亮、反差過高等,則取景時應避開或減少天空的比例,避免留白過多的畫面。
注意水平線與其他雜物
拍攝以水為主題的風景照片應注意水平面不可歪斜,若處理不當,會嚴重影響畫面的美感。如果水面上還有其他明顯不雅的雜物(如垃圾),應注意避免入鏡或是舉手之勞順便將其清除,不要破壞了優美的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