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7點卡片機也能拍大片
即使不熟悉相機操作,使用卡片機的“智慧自動”模式也能立刻拍出漂亮的照片。不過,如果在拍攝前了解一些相機的基礎知識,就能體會到更多拍攝樂趣。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基礎知識中的7大要點,記住這些將對拍攝很有幫助。
第一、拍出好照片的持機方法
首先,為防止拍攝時相機在從手中滑落,需要套上附帶的掛繩。拍攝時,將掛繩套在手腕上,雙臂夾緊,雙手將相機牢牢拿住。卡片機輕便小巧,單手持機拍攝也很方便,只不過,單手持機按下快門按鈕時,容易使相機抖動。特別是昏暗場景下,這是造成圖像抖動的“元兇”,需要特別注意。另外,食指最好時常輕輕放在相機快門按鈕上。按下快門按鈕并不是通過指尖敲打,而是使用指肚輕輕按下。
第二、怎樣避免照片模糊
一般來說,照片拍得模糊不清晰的原因有3個。其中之一是所謂的“焦點模糊”,即未能合焦于預期位置的狀態。不過,相機的對焦操作十分簡單,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較小。
使照片模糊的主要原因是“手抖動”和“被攝體抖動”。這兩種抖動都容易在較昏暗且未使用閃光燈的場景下發生。手抖動是拍攝時相機發生搖晃造成的。針對這一點,需要注意持機的穩定性,在昏暗處拍攝時,可以將相機放置在某處固定或采取其他方法。另外,利用手抖動補償機構也能防止發生手抖動。被攝體抖動則是在拍攝瞬間由于被攝體本身發生移動而引起的。在光線較弱且不使用閃光燈的情況下拍攝時,使被攝體保持短暫的靜止狀態能夠有效避免該現象的發生。
第三、選擇烘托氛圍的色調
平時我們所見到的光線,其實是由各種顏色混合組成的。比如,相對太陽光的白色,白熾燈呈現為橘黃色,而熒光燈則是綠色色調。相機中的白平衡功能可以應對這些色彩各異的光。基本上,“自動”白平衡可自動將色彩調節為接近眼睛看到的真實色彩,可應對大多數的場景。
但有時,比起真實色彩,使用更加夸張的色彩可以活躍氣氛。這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白平衡。
第四、獲得想要的亮度
拍攝時為了使圖像的亮度更符合自己的想象,經常會需要對明暗加以強調。例如,自動模式拍攝白色明亮的物體時,會覺得畫面偏暗,而黑色暗沉的物體則會顯得過于明亮。而且,受畫面整體色彩的影響,感覺明暗也會不同。黃色和粉色等亮色系與紫色等暗色系的曝光補償方向相反。一般卡片相機除智慧自動模式之外,幾乎所有的場景模式以及程序自動曝光模式都可輕松設置曝光補償。掌握了曝光補償的方法后,就能較容易地獲得符合自己想象的照片了。
第五、拍攝高畫質照片
相機可以通過設置“記錄像素”和“壓縮率”來決定拍攝數據的保存畫質。選擇記錄像素中的“L”(大),則圖像的像素最高,打印大尺寸照片也能夠獲得較高的畫質。另外,在同樣的記錄像素下,選擇壓縮程度較小的“精細”比壓縮程度較大的“一般”擁有更高的畫質。
這樣看來,記錄像素為“L”(大)、壓縮率為“精細”的圖像畫質最好,而相應的,文件容量也會更大。如果是在計算機上觀看,或是打印成明信片尺寸,使用“M3”(中3)大小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所使用的存儲卡容量較小,則需要相應地調節設置。
第六、根據周圍亮度改變ISO感光度
ISO 感光度是設置相機對光線敏感度的項目。在光量充足的明亮場所拍攝時,降低ISO感光度,雖然是在短時間內(高速快門)拍攝,還是能得到足夠的光量。而在光量不足的場所拍攝時,如果快門速度和明亮場所拍攝時的相同,低ISO感光度下就不能得到足夠的光量。所以,提高光線敏感度,即ISO感光度,可以保證快門速度,防止發生手抖動。
不過,ISO感光度越高,噪點會越多,所以拍攝時需要選擇既能保證圖像質量,又不會發生抖動的恰當ISO感光度。使用自動ISO感光度拍攝時,相機能夠自動選擇合適的ISO 感光度。若希望優先保證畫質,可以進行手動調節。
第七、熟練使用閃光燈(內置閃光燈)
使用內置閃光燈拍攝,能將被攝體拍得更加明亮。閃光燈主要應用于昏暗場景下的拍攝,而在明亮環境下,也可以通過閃光燈照亮逆光產生的面部陰影等。另外,小型數碼相機的內置閃光燈能控制光量的范圍是距離被攝體數米左右。
一般卡片機內置閃光燈能有效控制光量的被攝體距離為廣角端0.3米~4米,遠攝端0.5米~2 米。但是,當與被攝體的拍攝距離超過內置閃光燈能切實控制光量的范圍時,提高ISO感光度讓閃光燈閃光或許能獲得更好效果。當內置閃光燈的效果不明顯時可以嘗試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