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教你拍攝浩瀚星空
為什么會選擇拍攝星空,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童年時的夢想,我自己從小時就開始喜歡仰望星空,現在也時常懷念那些年無憂無慮度過的的漫漫夏夜。拍攝星空,在于過程中的享受,逃離高節奏生活下的城市,來到荒野,舒展身體,仰臥凝望,頭頂那片深遂的蒼穹,自己的心境能得以寧靜。
首先需要讓各位了解,今天所講的星野攝影,其實只是天文攝影范疇里的一個分支,需要的拍攝器材和環境也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高的要求。
但看著浪漫唯美的星空,卻不是那么容易拍攝得來的,這需要拍攝者具有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識,和足夠的耐心,當然還要有一顆熱愛天空,執著的心。
例圖:
一、星空講解
各位可能會問,如果沒有基礎的天文知識,如何才能拍好星野照片呢?
是的,天文知識的確需要慢慢的培養,需要對全天的星空有個大致的了解乃至慢慢的熟悉。這需要一些時間,但并非難事。基德在這里為大家提供名為Stellarium的軟件,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實時星空模擬軟件,在戶外拍攝時,可以幫你非常輕松的找到天空中的不同星座和亮星。你也可以用過這個軟件,結合戶外的實際觀星,慢慢的熟悉頭頂上的天空。
這是軟件的界面圖
這是實際星野拍攝中的星座,我將星座用線條連接起來,這樣更便于辯認。
其實一些著名的星座都是由幾顆到數顆很明亮的星點構成,所以大家只需要記住這些標志性的星點,就能慢慢辯認更多的星座。星座之間在希臘神話中,也是有很多故事關聯性的,這也是可以利用來幫助熟悉星空的一個好辦法。
二、天文攝影的分類
天文攝影大致上分為二大類:
一類是深空天體攝影,主要拍攝對象為星系,星云,星團,行星等比較暗淡的深空天體,所以對拍攝器材的要求非常高,一部適合拍攝目標天體的天文望遠鏡及跟蹤精準的赤道儀是必不可少的.也要求拍攝者具有相當高天文知識和昂貴的器材保證,對于拍攝的環境和天氣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
下面上幾張例圖,展示如下:
而另一類則是今天所要講到的星野攝影,拍攝內容主要是以銀河、星景、連帶各種特色的地景一并拍攝,以達到廣垠唯美的視覺效果.
而星野攝影所用到的器材僅僅只是,一部入門級單反數碼相機,一根可控制快門速度的快門線,一部足夠穩固的三角架, 一臺輕便的星野赤道儀(例圖),以及各種焦段的單反鏡頭,以及必備的廣角鏡頭。
三、工具----赤道儀
赤道儀的設計主要目的就是克服地球自轉對觀星和拍攝的影響,在星野攝影的運用表現為,消除照片因為長時間曝光而出現的星點拖線現象。而在深空攝影中的運用,則是通過精準的星點跟蹤,來保證長時間曝光時的焦點精確,不偏移。
下圖這張英仙座流星雨的照片,就是通過赤道儀對準英仙座的輻射點方向,曝光5分鐘得到的畫面,如果沒有赤道儀,那這張畫面上的銀河及星點,全都會呈拖線狀,而非如此清晰。
流星在非星軌的背景中,顯得更是清晰明亮
赤道儀可以根據拍攝環境和地景的不同,而選擇性的運用。等會在接下來看到大部分的星野照片中,其實都沒有運用赤道儀來進行拍攝。
四、注意事項
接下來我們需要挑選一個比較好的時間段來進行拍攝,一般來講每月農歷的月初和月末都是可以避開滿月干擾的時段,因為滿月的月光會掩蓋掉很多我們肉眼不可見的暗星等,得到的畫面星點稀少,缺少感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無月光的環境,地景可能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才能顯現,肉眼不可見地景或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下,地景無法正常曝光,不管你曝光多長時間。除非有微弱燈光能照射前景,但電筒等亮光肯定不能出現。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月光對星野拍攝的影響和作用是起決定性因素的。
月光對星空的干擾 如下圖:
另外,晴郎,大氣通透,對比度足夠,肉眼看見繁星較多,視寧度高,避開城市的光害污染,也是必要的拍攝條件,一般遠離市區20-80公里的開闊的山區地帶,即可抬頭望見肉眼清晰可見的銀河和繁星。那怕連我所在的地處大盆地,常年多霧的重慶,只要在良好的天氣下離開市區也能看見銀河,所以各位根本不用擔心看不見星空。
需要提醒的是,星野攝影由于大都是在野外進行,所以必須注意安全和夜間保暖問題,最好是三倆同行確保安全,以防盜匪和毒蟲野獸,進入深夜后,氣溫極低,必須帶足御寒的衣物。
關于拍攝時照明光源的選擇,如果你不想你的瞳孔在適應黑暗后,突然被白織光照亮然后突然收縮,不可視物,那就必須選擇紅色光源進行查看,拼裝,移動等動作。可以在手電或者營地燈的表面覆蓋一層紅膜即可。
五、拍攝星空
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星野攝影的具體拍攝及曝光方法:
1、可以償試在天黑前就踩點,找到合適的構圖位置,架設好三腳架和相機,等待入夜,這樣比入夜后再蒙頭亂轉更有利于節省時間,而且也相對更安全。
2、在取景器內調整好構圖,若太黑不可見,請估計構圖之后拍攝樣張,再逐漸調整,或者用紅光電筒掃射取景范圍,以便確定構圖邊界。
3、鏡頭設置為M檔手動對焦模式,將對焦環轉至∞無窮遠,然后往回轉動大約2-5mm。
為什么要回轉呢,這里強調一下對焦的問題,因為從取景器中看出去一片漆黑,自動對焦模式肯定不行,手動對焦同樣也不能準確合焦,這時候只能采用估計對焦,通常星野攝影地景較遠較大,所以將焦點設置在無窮遠,但是相機的無窮遠是真的比星點還遠的,所以必須回退一點的位置,具體回退多少,根據各個鏡頭可能有些差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地平線附近有月亮時,對著月球合焦,沒有月亮時,只能逐漸曝光樣張進行前后比較微調,以星點最細小為佳。
4、相機設置為M或B門檔手動曝光
A、若你沒有快門線,那只能用M檔,你的曝光時間最大可設30秒,那么請使用最大光圈,或者縮小一檔,為了最大程度減小機身快門抖動,還可打開反光板預升模式,ISO首先設置為400,拍攝后亮度不夠則逐漸加大感光度,因為其他兩組參數已經達到極限。30秒通常足矣正常曝光普通星空和地景。
B、若你有快門線,請設置B檔,光圈可使用最大光圈(目的盡量減少曝光時間),感光度200或更高,然后通過手動鎖定和放開快門線按鈕控制曝光時間,一般使用最廣的焦段不超過42秒(因為超過42秒,星點的拖線會變得明顯,除非你用更長時間曝光星跡攝影)
例圖:
鏡頭與曝光時間:因為拍攝星區的不同,所以會用到不同焦距的鏡頭拍攝,但怎么保證使用每個鏡頭拍攝,都不會出現星點拖線呢。
這里有個600定律,公式如下:
600(定量)/ 當前使用拍攝的鏡頭焦距=安全的曝光秒數(即不會出現星點拖線)
例如我如果使用14-24mm F2.8 ED的14mm端拍攝,
600/14=42.85秒
也就是說,用14端拍,可以保證不出現星點拖線的最長安全曝光時間是42.85秒
如果用35mm鏡頭拍攝:
600/35=17.14秒
如果使用85mm鏡頭拍攝:
600/85=7.05秒
相信大家能看出來規律了,鏡頭焦距越長,安全曝光時間超短。
那么根據鏡頭的焦段不同,也可以做出總結,廣角鏡頭適合拍廣垠的星野銀河,而中焦及長焦鏡頭,則可以用來根據星座占據天空區域的大小不同,和拍攝環境來進行選擇性運用。
廣角的星野:
中焦拍攝
星座星區
長焦拍攝
暗天體
這張畫面中部偏右的白團,其實就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M31,仙女座大星系。
放大后看,它是這樣的。
這個沒有固定值,根據環境不同,或者自己的偏好來設定均可,星空無限,創意和感覺也是無限的。
光害污染是指由于低空大氣塵埃或水汽反折射城市燈光造成天空發紅發白的現象,在傳統天文攝影中,都是會盡量挑選光害小或者沒有光害的野外進行拍攝
但我拍攝的照片,有時則是故意利用光害,將其拍攝進畫面,以達到對畫面的氛圍渲染,關于這一點,見仁見智。
例圖:
8、創意拍法
拍攝星空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所以也可以完全即興發揮自己的創意,結合當時的環境條件來進行一些創意拍攝,那怕最后就算不成功,那也是種不錯的體驗。
赤道儀的另類使用法:在赤道儀轉動的過程中,手動旋轉對焦環,結到的銀河是具有拉伸,旋轉,膨脹三種視覺效果的。
利用車大燈來制造強烈的逆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