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政分析:穩定物價的16項政策
【時事回顧】
近期,以農產品為代表的消費品價格不斷上漲,中央接連出招穩定消費價格,打出政策“組合拳”,力度為歷年所罕見。權威媒體都做出了“有利于減輕通脹壓力”的解讀。
11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再次出手穩定物價,要求各地和有關部門及時采取16項措施 (被稱為“國16條”),做好價格調控監管和穩定市場價格工作,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11月2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舉行重要情況通報會,聽取市政府有關部門關于當前物價走勢和保障商品供應情況的通報。下階段,有關部門將重點維護糧、油、肉等群眾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秩序。
【理論鏈接】
中央接連出招穩定消費價格,打出政策“組合拳”,表明了黨中央和國務院重視和關注對價格調控監管和穩定市場價格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維護人民切身利益。這種關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與黨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種關注也體現了國務院是我國的中央人民政府,履行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主要的國家職能,履行協調人民內部關系和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組織社會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國家職能,體現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我們的政府是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在繼續完善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督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堅持“執政為民”、“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政府。
國務院發布《通知》再次出手穩定物價的16項措施,說明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它有自身的弱點和缺陷,必須要有國家運用法規、政策等手段進行必要的干預和調整,及時糾正經濟運行中偏離目標的傾向和行為,以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通知》是國家運用政策等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態和經濟關系進行干預和調整的體現。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相對穩定,是社會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保證。因此,防止通貨膨脹,也是宏觀調控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舉行重要情況通報會,聽取有關部門的通報,說明上海市人大作為地方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在同級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同級人大的部分職權。
下階段,有關部門將重點維護糧、油、肉等群眾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秩序,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矛盾特殊性原理,在工作中著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維護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秩序。
【考查主題】
①宏觀調控的目標、手段和必要性;②中央(黨和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③國家機關履行國家職能;④人大常委會的職責;⑤抓主要矛盾。
備考方向:
中央接連出招穩定消費價格,打出政策“組合拳”,“有利于減輕通脹壓力”。請問哪些調控手段有利于緩解當前的通漲壓力?
參考答案:
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手段 (如增加稅收、緊縮財政支出),緊縮的貨幣政策(上調利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減少貨幣流通量等)和計劃(規劃)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