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表情表演之表演藝術論文
一、表演藝術中無表情表演的經典瞬間
拍攝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典影片——《卡薩布蘭卡》,展現了當時民眾反法西斯的激情,同時也描述了一段唯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的情節緊湊、緊張、曲折、流暢,對話也十分簡單。當美麗多情的女主角遇到神秘瀟灑的男主角,一段唯美的愛情故事即將上演。影片于1943年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導演三項獎,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由于影片的劇本一直沒有確定,所以拍攝期間劇本幾度修改,沒有人知道劇情的走勢將會如何,女主角的愛情最終將走向何方。所以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女主角一直保持無表情的表演狀態,讓人們也對結局充滿猜想,是亨弗萊•鮑嘉還是保羅•赫里德,影片里無表情的表演瞬間,是羞澀為之的愛情經典。提起無表情表演,人們不得不想起《瑞典女王》中著名演員葛麗泰•嘉寶所扮演的女王角色。在影片最后一個鏡頭中,那種無表情表演的魅力,被世人譽為“精典鏡頭”的“冷面表演”。影片中女主角為了追求愛情和自由,甘愿拋棄高貴的王位。但是當她拋棄王位之后,卻得到了戀人故去的消息。海風拂過秀發、拂過船頭,她面部沒有任何表情,眼神直向前方,這一刻的經典瞬間,為人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有惆悵、有懷念、有辛酸、有新的渴望,無表情表演的時刻,或許演員都無法用言語詮釋當時的心情,但是卻通過藝術的詮釋,升華了藝術的格調與魅力。在很多分鏡頭講解中,無表情表演的討論中,這個鏡頭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如作為張藝謀早期的經典作品的電影《紅高粱》中最后一個鏡頭,扮演爺爺的姜文也因為在劇中的出色表現,受到大眾的喜愛。最后鏡頭上沒有絲毫表情的瞭望遠處,伴隨著一首兒歌的旋律,觀眾們可以想象的是一種失去親人伙伴的失落、是對未來生活的絕望、是憤怒的波動,也可能是瞬間的思想放空。經典的瞬間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這就是無表情表演的最大魅力。
二、似有還無,無中生有
從以上經典的表演瞬間來看,這種風格、方式和表演技巧,都是一種突破和心意,是演員和角色融合在一起后,根據情節特殊需要,最大限度的表演方式。看似有內容的表演方式,卻體現著無表情的畫面;看似無表情的表演卻深藏人物內心復雜的情感狀態與情緒表達。這種表演絕不是隨意而為之,而是一種人物基礎的把握,要掌握分寸火候,要高度保持角色和演員表演的統一性,統一內部與外部的環境需求。經典的無表情表演,是表演藝術中的一種,是境界也是神韻,絕不是投機取巧的方式。如果不知道如何拿捏人物,更好的詮釋人物的心理狀態,隨意表演出一種無表情的狀態,絕不會產生最佳效果。只有在扎扎實實的表演基本功基礎上,充分的理解劇本和角色,認認真真的塑造角色,才能夠通過無表情表演,展現出“沒有痕跡的表演”魅力,讓人物更加逼真、充滿藝術魅力的表演,才能更好的滿足觀眾審美需求。無表情表演不是絕對存在,是一種相對于表情變化快速的說法,在演員強大的理性把控下,面部肌肉呈現基本固定狀態,是無表情的表演方式之一。此外,還包括精神高度集中,關注內心焦點;精神極度松弛,大腦放空的神態表現等等,不同的無表情表演,表現更多的是無表情,但絕不是無內容、無實質的表演。結語表演藝術中無表情表演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其效果的產生源自劇情需要、源自演員精湛演繹。在庫里肖夫效應的影響下,演員通過技巧和藝術修養的提升,來尋求表演素質的突破,來詮釋無表情。為觀眾們帶來經典瞬間,讓觀眾們對影片和角色充滿想象,提升了作品和人物自身的審美格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