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實戰(zhàn)拍攝技法之三
如何表現(xiàn)森林·樹木·樹葉
雪后森林的局部,具有較強的層次感
光圈 F14 曝光時間 1/80s焦距 180mm
森林的景象是隨著不同的季節(jié)而變化的。森林里的樹木在四季中有不同的色調和疏密程度。拍攝森林時,攝影者首先要弄清楚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下拍攝,想得到什么樣的感覺。是看起來陰暗還是明亮;是顏色艷麗還是色彩淡雅;是表現(xiàn)整體還是突出局部特征等。
利用軟件的接片功能得到的全景照片,如素雅的水墨畫,具有較強的深度感
光圈 F13 曝光時間 1/80s焦距 150mm 感光度 125
拍攝雪后的森林雪后的森林總是充滿著夢幻美和寂寞感,攝影者在拍攝雪后的森林時首先要注意曝光。如果雪后天氣為陰天,以右圖和下圖為例,畫面中除幻美之外,還給人一種被大雪覆蓋后的寂寥感。此時沒有過多的顏色修飾,利用中間調拍攝出的畫面,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風景畫。
如果雪后的天氣陽光明媚,會給人很明朗的感覺。樹枝上堆積的白雪彌補了樹葉掉落的空缺,使得整幅畫面更加地豐富多彩。此時在順光條件下,利用相機的評價測光模式來進行拍攝。如果在正常的曝光下不能更好的還原樹枝上白雪的顏色,攝影者還可以適當的增加一級曝光補償來展現(xiàn)眼前明亮的風景。
不同色彩的樹葉與白雪互相搭配,如詩如畫,美妙至極
光圈 F11 曝光時間 1/250s焦距 70mm感光度 200
經過溫暖陽光的照射,當樹枝上的雪大部分被融化掉,此時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色。尤其是在秋末冬初,大部分樹葉還保留在樹上的時候,為了加強不同色彩的森林和被殘雪覆蓋的地面的對比效果,攝影者可以站在高角度通過廣角鏡頭來記錄此時的畫面。
地上的殘雪映襯了多姿多彩的樹林
光圈 F5 曝光時間 1/420s 焦距 46mm
拍攝日出前的森林
受日出光線色溫的影響,畫面呈現(xiàn)出較冷的色調
光圈 F13 曝光時間 1/30s 焦距 34mm
在日出前拍攝森林,受到日出較高色溫的影響,畫面容易被染上神秘的青紫色調。如果攝影者想要更好的表現(xiàn)樹木的線條,可以采取一定的曝光正補償方式來塑造黎明時分森林的感覺。如果是在陰天的白天中進行拍攝,就無法拍出這種效果來。
興趣點的把握
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
光圈 F14 曝光時間 1/5s 焦距 105mm
和拍攝其他照片一樣,拍攝森林時需要找出興趣點,它可能是形狀怪異的樹干、一條蜿蜒的小徑等。不管是什么構圖方法都要能引導觀賞者入畫。
以開放式構圖來表現(xiàn)森林的力量感
光圈 F7.1曝光時間 1/200s 焦距 40mm感光度 800
在森林拍攝過程中,如果畫面過于完整就會削弱森林的臨場感和力量感。以下圖為例,在霧氣彌漫的森林內部拍攝,樹枝和樹干的一部分伸出畫面,暗示畫面外廣闊的森林和樹木巨大的張力,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對暴露在地表上的樹根進行特寫,給人一定的臨場感和使人產生聯(lián)想
光圈 F5.6 曝光時間 1/160s焦距 28mm
另外,攝影者還可以通過單獨表現(xiàn)扎根于深土內部的樹根或者是蒼老的樹皮等某些局部,讓人對整棵大樹或者是整片的森林加以聯(lián)想。
藍天下的顏色
光圈 F8曝光時間 1/200s 焦距 10mm感光度 100
要表現(xiàn)樹木的顏色,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明亮的天空作為背景。以右下圖為例,利用廣角鏡頭和仰拍角度,不僅能夠表現(xiàn)樹木的高大,還能夠拍攝出晚秋樹木的色彩和形狀。以天空為背景也更加突出了主體的存在感。巧妙運用眩光
巧妙利用眩光,使畫面更具效果
光圈 F22 曝光時間 1/125s 焦距 10mm
隨著多層鍍膜技術和新光學材料的使用,鏡頭的抗眩光能力得到明顯地提升。在絕大多數拍攝過程中,攝影者都會通過安裝遮光罩或者調節(jié)拍攝角度等方法來避免眩光的出現(xiàn)。但是有時候強烈的眩光也能夠增強畫面的神秘感,同時給人一定的視覺沖擊。在拍攝樹木時,攝影者完全可以嘗試利用逆光攝影的方式來得到眩光效果。在利用眩光的過程中,由于畫面高光部分亮度太高,所以會對畫面的整體曝光產生一定影響。此時,攝影者可以考慮利用點測光模式來對主體進行測光。
樹木的影子效應
開放式構圖的利用,通過單獨表現(xiàn)影子的手法,給人更多的聯(lián)想空間
光圈 F4 曝光時間 1/40s焦距 27mm
側逆光的利用,使樹木的影子得以真實再現(xiàn),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
光圈 F4 曝光時間 1/160s焦距 42mm
光線是攝影藝術中的畫筆。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不僅需要發(fā)現(xiàn)和捕捉光線的投射與變化,用光線表現(xiàn)物體的形態(tài)和質感,同時也需要強調“影子”的存在感,這才是真正的光影藝術。在光線充足的森林中拍攝時,會發(fā)現(xiàn)很多關于影子的瞬間狀態(tài)。對于影子的表現(xiàn)既可以忠實地反映樹木的存在方式,也可以通過單獨表現(xiàn)影子的方式來排除畫面中不必要的干擾元素。攝影者在拍攝過程中要注意拍攝角度的選取。在同時表現(xiàn)樹木和影子時,要把握光線的投射方向,從而表現(xiàn)出畫面的立體感;當單獨表現(xiàn)樹木或者枝條的影子時,要注意光影的對應關系,同時以抽象的表現(xiàn)方式給人更多關于森林的聯(lián)想。當然,攝影者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拍攝情況來確定正確的曝光值。當光比較大時,為了保留背景的質感和細節(jié),還可以適當地運用曝光補償功能來調節(jié)曝光量。
大光圈和長焦鏡頭的魅力
利用大光圈,進一步虛化背景,更加突出了楓葉的顏色
光圈 F4 曝光時間 1/320s焦距 77mm
利用長焦鏡頭,進一步虛化背景,同時通過主體和背景的明暗對比,更加突出了主體
光圈 F8 曝光時間 1/160s焦距 300mm
在拍攝楓葉等樹葉時,大光圈和長焦鏡頭的利用能夠進一步虛化背景,從而更好的突出主題。
善于運用曝光補償
為了表現(xiàn)樹木和陰影的對比關系,攝影者可以減少一定的曝光補償值
光圈 F14 曝光時間 1/250s焦距 18mm楓葉本身的亮度已經足夠,同時對于背景的表達也比較到位,所以沒有進行曝光補償
光圈 F4 曝光時間 1/250s 焦距 70mm以正補償的方式來強調楓樹葉和諧的色彩
光圈 F5 曝光時間 1/20s 焦距 28mm
不同時期、不同品種的楓樹葉具有不同的顏色,攝影者在決定使用什么曝光值時首先要考慮楓葉的色彩、背景的明暗以及光線條件如何。當然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拍攝意圖來進行設置。如果想要拍出明亮色彩的楓葉,攝影者可以考慮對畫面進行一定的正補償;如果想要表現(xiàn)一定的明暗關系,可以考慮對畫面進行一定的負補償。
秋天的記憶
若隱若現(xiàn)的小徑,被黃色的落葉覆蓋著,加上綠草和殘雪的點綴,別具一番情調
光圈 F11 曝光時間 1/100s焦距 24mm
要拍攝秋天的落葉,攝影者可以降低相機的位置采用低角度拍攝,這樣不僅更加細致地描繪出落葉在地面上的痕跡,而且使畫面富有一定的遠近感和臨場感。另外,廣角鏡頭的使用和小光圈的利用,使得整個畫面產生了一種曲徑通幽之感。
利用一定的載體
光圈 F4 曝光時間 1/250s 焦距 70mm
在表現(xiàn)落葉場景時,攝影者要學會尋找有利于表現(xiàn)主體的載體。兩幅圖雖然同是表現(xiàn)落葉,但是載體的不同使得各自畫面的感覺也不一樣。右圖是以平坦的地面作為表現(xiàn)落葉的載體,畫面整體單調,缺乏故事性;下圖是以陡峭的臺階作為表現(xiàn)落葉的載體,分布不均的落葉加上橫線構圖的利用,不僅增強了畫面整體的內容性,而且整幅畫面的效果比右圖更加生動活潑。
交代拍攝環(huán)境
光圈 F6.3 曝光時間 1/250s焦距 28mm
單獨的表現(xiàn)落葉能夠給人更多的聯(lián)想空間,而充分的交代拍攝環(huán)境能夠更加豐富畫面的內容和色彩
光圈 F3.5 曝光時間 1/250s焦距 18mm
除了單獨表現(xiàn)落葉外,攝影者還可以通過交代整體的拍攝環(huán)境來加深人們的印象,同時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在交代環(huán)境的取景過程中,攝影者要注意使畫面的視覺因素互相照應,通過畫面上下物體的對應關系,給人一定的視覺空間感和故事情節(ji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