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把廢片變身高大上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樂忠于創作的朋友們在拍攝過程總會因為形形色色的原因產生一些廢片。這些看之無感,棄之可惜的“心血”就這樣在硬盤里躺過了春夏秋冬,占內存不說,還讓人心煩難耐。
既然前期拍攝已經無藥可醫,不妨死馬當活馬醫,借助化腐朽為神奇的后期處理二次創作一番,也許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因此不少民間智士總結了一個改造的七字真言“黑白、噪點、壓大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是如何產生改造效果的。
關鍵詞:信息量
知乎網友葉明支招說,色彩和文字是一種信息,通過改變照片上的信息量,會給人以不同的感覺。
色彩和文字是一種信息
具體說來,攝影是做減法。攝影不是要展現所有你看見的東西,而是展現你想要看見的東西。其實,彩色轉黑白也是在做減法,只不過是色彩上而非構圖上的減法而已。色彩是會傳達情緒的,這個無需贅述了。而刪除色彩,實際上是削減了照片的部分信息量,照片帶給人的感受自然是不同的。
加文字則是在做加法,是在增加畫面的信息量。有的畫面感是天生的,而有的畫面感是后天環境的不斷刺激形成的。
轉黑白、加字處理后的對比圖
色彩,文字與構圖等都是照片信息的來源,去除色彩,添加文字的操作都是在改變照片的信息量,改變之后的照片與原照片根本不是同一張照片,因此,改變前后給人的感受會不一樣。所以在色彩上做減法對人的關注焦點和畫面感知是有影響的。
關鍵詞:條件反射
其實,所謂的“黑白、噪點、壓大字”與最后作品“高大上”的品質并沒有必然聯系。但它卻一些時尚雜志的慣用表選手法,看到這些相似的元素時很容易給人的下意識的反應。模擬雜志,尤其時尚雜志封面,這樣做的本質就是能將照片的視覺沖擊力通過最低的成本(加幾個字)最快的途徑(將文字放大)來實現最大的視覺沖擊。類似表現手法還有:電影上下部的留黑,LOMO的黑角,膠片的漏光。
所以改造成功是因為抓住了操作模仿的關鍵,即時尚雜志給你的典型印象。
效果前vs效果后
正如知乎網友田客所說,“黑白噪點壓大字”是一些特殊情況下用到的后期思路:
照片顏色太多干擾重點的時候,做成黑白會減少一些干擾。但是黑白照片也不是直接做個去色就可以,對比度要多少,什么地方亮什么地方暗,過渡要細膩油潤還是刀刻一樣的鋒利,要不要最后做一個偏色,都看修圖師個人修養。
噪點是有時候圖片不夠大或者光線太暗質量不如意的時候,偶爾會選擇的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還能營造一種膠片紀實的感覺(幻覺)。
壓大字則是排版設計領域,從外行的角度看,設計是最后一層,是人們第一眼看到的東西,這里做的很搶眼,人們就不會太過注意圖片本身的內容。但是這個需要設計師很厲害,字體排版對格調有很大影響,圖中的字用什么字體放在哪里多少都是要設計一番的。
關鍵詞:揚長避短
知乎網友Graham分析道,黑白不僅對于好作品而言可以凸顯光影、明暗變化關系,強化對比度;對于爛作品還可以抹除一切色彩上的不協調。也就是說,假設攝影師的技術一般或者片子一般,那么黑白則可以消磨掉人物對象本身的缺陷,以及背景環境的不協調。
這里缺陷不是說難看,而是作為和圖像最終效果無關的搶眼點,很有可能喧賓奪主。舉個例子:
《三十九級階梯》
亞瑟·凱爾斯的作品《三十九級階梯》,這張照片的構圖和神秘意境已經很奪目了,特別是構圖,穩當大膽。但假如當時就用彩色沖印,構圖自然還在,但神秘將被沖淡,看看石頭臺階上青苔是個什么科屬種,這個石頭是哪種巖,估計女性還會注意一下長裙的材質,男性也會注意面容是否姣好,紗裙透不透……那就一點也不神秘了。
就現在來看,這張有質感亦有漬感的黑白片只用光影說話。石頭砌成的墻和階梯,光從何投來,無一不是明暗陰影在說話。照片看久了,我當然也要瞧瞧看姑娘漂亮否。確實美,雖然看的不是那么清楚。這真是一種永恒的神秘的美。同時,單色調對于光圈模糊的效果也有突出作用——如果原片對象和色彩都較豐富的話。
噪點有著弱化肌理和打造復古膠片感的效果(因為攝影器材曾經一度沒有那么好的降噪和沖印技術)。黑白和噪點,以上兩者將圖像的重點強調為光、構圖和復古。如果圖片人物單一,背景簡潔,這些因素使得構圖很難凌亂,這也給這些圖片做出高端效果提供了條件。
“黑白噪點壓大字”處理后
相對于彩色高銳度人物特寫通常強化人物本身的品質(特別是人物直面觀者,坐姿、站姿相對端正/端莊),黑白傾向于講故事。以上圖為例,人物本來就都有活潑的表情和動作,去色彩化更使得圖片不再屬于人物本身,更具備敘事性。去色后的這家伙看起來還真的很歐范兒……因為是劇照,人物是在運動狀態中的,所以他不必擺pose,笑容瞬間自豪起來,動作趨勢也很有張力。嬉笑怒罵的表情,奇異的穿著,黑白噪點復古,這不是傳說中的雅痞麼?
這樣,就算是照著貓ps出了虎,然后要給虎加解說牌,就有唬人的效果了。
關鍵詞:層次感
正如知乎網友Graham所說,排版之所以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點睛之筆。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文字添加了元素。本身來講,我們通常使用的大部分字體特別是西文字體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只要不是使用非常不當(如濫用comic),便都是在圖中添加了一個好的元素。而純色字既簡潔又配合了黑白色調,這個好元素也很和諧。
第二,簡潔的字體排版使添加不凌亂。單詞、語句再如何都是整齊的,不會扭曲畫面構圖。
第三,層次感。壓大字的說法很好,因為字體很大,不拘謹;同時,它直截了當的壓在圖上,粗暴的覆蓋,即和畫面不是同一層次,既不切割畫面,不破壞完整性,也表示是在畫面之上的信息,不是批注,不是附庸。
景深效果對比圖
一個好的層次感亦是改造的前提,缺少景深的話,這些方法也未必能補救出多么高端的效果。
以上圖為例,上面那張畫面太扁平了,不突出人物也不講故事,特寫對象沒有和背景拉開,毫無大氣感。所以就是有的朋友所說,真毀了的片,只這樣救不過來。故事講不成了,那就老老實實回到特寫人物突出上吧,效果是不是不一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