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考,從這份樂理資料開始
第一章 記譜法的基礎知識
用音符、休止符及其它符號來記錄樂曲進行的方法稱為記譜法。隨著音樂歷史的發展,各個不同的時期由于音樂內容的不同而產生了各種的記譜方法。如工尺譜、簡譜、五線譜等。
一、 五線譜
由五條距離相等的平行線來記錄音符與休止符,稱為五線譜。五線譜自下而上來計算五條線,及由五條線所產生的間。分別稱為第一線、第一間、第二線、第二間、第三線、第三間、第四線、第四間、第五線。
為了記錄超出五線譜范圍的更高或更低的音,在五線譜的上方和下方分別加上與之平行的短線,稱為加線,由加線形成的間稱為加間,上加線自下而上計算,分別是上加一間,上加一線,上加二間,上加二線,上加三間,上加三線,上加四間。下加線自上而下計算,分別為下加一間,下加一線,下加二間,下加二線,下加三間,下加三線,下加四間。
雖然計算上、下加線與間的方法不同,但記錄音符的高低位置與五線譜的高低位置是一致的。線和間的位置越高,記錄的音越高,反之則越低。
二、音名 唱名 等音 音的分組
任何物體的振動都能產生音。振動狀態相對規則,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稱為基本樂音。將基本樂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來,使它獨立成為音級,并用字母的方式來標記七個具有獨立名稱的基本音級,分別為C、D、E、F、G、A、B,這就是音名。音名表示音的高度,可用大寫字母,小寫字母兩種形式標記。另一種標記音級的方式為:Do、Re、Mi、Fa、Sol、La、Si,稱為唱名。
兩個相鄰基本音級最小的音高距離是半音,如E-F、B-C構成半音,其余的相鄰音級相互構成全音,全音的距離等于兩個半音。
三、譜號
譜號是用來確定音符在五線譜上絕對音高的符號。譜號書寫的位置在五線譜的左端,或更換譜號的地方。將譜號記在五線譜的某一線上,便確定了這條線上的音符,所具有的固定音名及音高,同時也確定了其它各線或間上音符的音名、音高。 常用的譜號有G譜號,F譜號,C譜號。
1.G譜號又稱高音譜號,表示將五線譜的第二線確定為小字一組的g1。
2.F譜號又稱低音譜號,表示將五線譜的第四線確定為小字組的f。
3.C譜號,表示可將五線譜上的任何一條線,確定為小字一組的c1。
目前被采用的C譜號有三線譜號,四線譜號,其它的較少用。
四、譜表
1.高低音譜表 各種譜號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將它們連接起來使用。例如:將寫有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的五線譜左端,用垂直線與花括號連接起來,稱為大譜表。以便記錄音域較為寬廣的鍵盤樂器,如鋼琴等。
通常,高音譜表用右手演奏,稱為高聲部,低音譜表用左手演奏,稱為低聲部。有些樂曲音區較高,雖然也是右手演奏高聲部,左手演奏低聲部,但兩個聲部都用高音譜表記譜。
2.總譜
記錄不同人聲,不同樂器在進行獨唱、獨奏加伴奏、合奏,合唱等多種形式的記譜方式,稱為總譜。 在多行不同譜表的左端用垂直線,將它們連結起來,然后按照樂器的類型用直括線或花括線分類,這就是總譜的記譜方法。 在總譜中,如果獨奏或獨唱聲部只包括一兩行五線譜, 這樣只需要在左端畫垂直線,而不用括號。但要標明樂器的名稱。
同樣是弦樂器的重奏總譜,用垂直線與直括號連結即可。不同聲部的合唱總譜也用這種方法記譜,并具體標明不同聲部的名稱。
五、 音符及休止符
(一) 音符 用以記錄進行的不同長短的音的符號,稱為音符。 音符分為三個部分:
1.單純音符 以全音符為一個整體,按照平均二等份的規則逐級細分所形成的音符,稱為單純音符。
2.附點音符
寫在符頭右面的小圓點,稱為附點,它與所跟隨的音符形成一個整體,具有增長時值的作用。計算方法為:附點的時值,代表所跟隨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
(二) 休止符及寫法 記錄音樂進行中聲音停頓的符號稱為休止符。休止符與音符相同,也分為單純休止符與附點休止符。不同時值休止符的名稱與相同時值音符的名稱相對應,形成及計算的原理與音符相同。
全休止符寫在五線譜第四線下方,二分休止符在第三線上方,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寫在第二線與第四線之間。隨著休止符時值的細分,所書寫的位置相應增長。
例:
兩個聲部共用一行譜表時,休止符的書寫位置隨著聲部的位置而變化。超出五線譜范圍的全休止符或二分休止符用加線的方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