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構想
【摘要】:本文通過對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的特點與問題的分析,提出獨立學院可以取長補短,與眾多一流院校區別開來,構建不一樣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著重進行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關鍵詞】: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人才培養模式;復合型;實習基地建設
一、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發展中的常見問題
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十分薄弱,為此,筆者作了問卷調查,有以下發現:
1、從業界的反饋得出,業界需要的畢業生不僅要基礎扎實,還要動手能力強,上手快的畢業生。
2、對學生的調查發現,71.3%的學生表示自己想去實習,但沒有找到相應的實習機會,而學校提供的媒體實習機會十分有限。
3、對教師的調查表明,80.27%教師表示,學生相應的實習機會少,不少教師只好自己幫學生與校外各類媒體、公司聯系實習,但是這類的關系畢竟有限,不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77.8%的教師認為,如果將影視公司、媒體等的業務引處校內,組建校內實習基地是一個可行的措施,但是要求實習基地的實驗條件能與業界接軌。
二、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2010年院長論壇上,全國三十多所高校新聞傳播學院的院長、教育部新聞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聚首上海大學影視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昆教授認為,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理念嚴重落后;教育人才生產模式跟不上形式;陳舊的教育格局與融合媒體趨勢不合拍;課程體系老化,幾十年一貫制;師資隊伍,太年輕、業務課無業界經驗、有國外經驗的少。
眾多一流高校所都面臨問題,也是獨立學院不可回避的,更何況獨立學院生源和師資與一流高校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此嚴峻的現實,要求獨立學院必須獨辟蹺蹊,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獨立學院畢竟年輕,體制靈活,轉型方便,資金調配便利,如果能立足實際,不盲目冒進,只求精品的話,建立新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極具可行性的。
1、樹立長遠辦學的理念
作為獨立學院的教育管理者,一方面應對學生進行破除“急功近利”式學習觀念的教育和引導,另一方面也應大力消除教師的功利性教學思想,鼓勵中青年教師在學習和深化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加強與相關專業的橫向接觸與貫通,特別應營造環境,幫助和鼓勵中青年教師自我培養成知識全面、素養較高、有一定媒介實踐經驗的教育工作者。獨立學院的教育工作者在立足于對“戲劇影視導演”的教學及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在教育理念樹立、教學計劃制訂等方面共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自身實際、健康的人才培養環境和實現更理性的辦學目標將是可以預期的,獨立學院新聞教育的成功實踐也終將在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的格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
2、集中力量辦好校內外實習基地,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指導
校外實習基地無疑是“戲劇與影視學”這種實踐性較強專業的一個有力支撐,但不足之處是可控性差,無法全面掌握學生學習和實踐動態,但是我們可以掌控本校的傳媒,可以整合資源,做大做強本校的傳媒,將報刊、雜志、廣播臺、電視臺、實驗性網站融合,辦好校內外實習基地,為更多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抽調專職教師來負責業務指導和管理,有利于更好地落實責任,形成激勵,促進管理。
3、把實習基地辦成媒體內容的生產基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如果校內實習基地能夠高標準嚴要求地建成,達到行業標準,可以嘗試把行業標準和運行機制引入到實習基地中來,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筆者所在的獨立學院的電影電視學院,嘗試利用學科優勢和科研實力及實驗中心的技術平臺,主動服務社會。2009年開始,學院利用實驗室部分先進條件面向社會開放,承接業界制作項目,獲得了學校、學生、社會互利互惠的效果。如與湖北電視臺影視頻道合作制作情景劇;獨立承擔拍攝制作各類企事業單位專題片;制作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利用演播廳開展大型競賽活動;甚至承擔拍攝制作網絡大電影等;學生在參與中增強了實踐動手能力,就業后普遍獲得業界好評。
三、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的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設想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內實踐、集中性實踐環節、畢業實習、畢業創作。八個學期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課內時間,包括從第一學期到第二學期的觀察生活練習;二是集中性實踐環節,包括從第三學期到第四學期導表演創作演出實踐;三是從第五學期到第六學期影視導演創作練習,依據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進階,設置不同要求的作業;四是依據專業實踐性較強特色,在第七學期和第八學期圍繞學生的畢業創作開設相關的創作實踐,讓學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創作實踐中。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一覽表
學期 專業實踐要求
第一學期 觀察生活練習(一分鐘短片或一個鏡頭短片)
第二學期 觀察生活練習(劇作、攝影、錄音課內實踐作業)
第三學期 導表演創作演出實踐(個人,5分鐘以內實驗短片)
第四學期 導表演創作演出實踐(小組,10分鐘以內劇情短片)
第五學期 影視導演創作練習(小組,15分鐘以內短片)
第六學期 影視導演創作練習(小組,20分鐘以內類型短片)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踐的目的是為了指導我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升自身的研究創新能力,進一步實現獨立學院個性化,可持續性發展。
四、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人才培養的前景
隨著對“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的社會需求不斷增加,人才培養的基數也不斷上升。筆者所在高校的電影電視學院,通過多年的堅持,將教學化為產出,呈現出較好的態勢。學生參加各種大學生短片電影節,如《細丫》、《大江泳者》、《黑絲幽默》、《倒帶武漢》等短片獲得業界人士的支持與肯定;2016屆畢業學生拍的大電影《中點旅社》更是在相關高校的導演專業學生作品中屬于較難得的佳作。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可以取長補短,與眾多一流院校區別開來,構建不一樣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著重進行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關鍵詞】: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人才培養模式;復合型;實習基地建設
一、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發展中的常見問題
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十分薄弱,為此,筆者作了問卷調查,有以下發現:
1、從業界的反饋得出,業界需要的畢業生不僅要基礎扎實,還要動手能力強,上手快的畢業生。
2、對學生的調查發現,71.3%的學生表示自己想去實習,但沒有找到相應的實習機會,而學校提供的媒體實習機會十分有限。
3、對教師的調查表明,80.27%教師表示,學生相應的實習機會少,不少教師只好自己幫學生與校外各類媒體、公司聯系實習,但是這類的關系畢竟有限,不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77.8%的教師認為,如果將影視公司、媒體等的業務引處校內,組建校內實習基地是一個可行的措施,但是要求實習基地的實驗條件能與業界接軌。
二、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2010年院長論壇上,全國三十多所高校新聞傳播學院的院長、教育部新聞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聚首上海大學影視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昆教授認為,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理念嚴重落后;教育人才生產模式跟不上形式;陳舊的教育格局與融合媒體趨勢不合拍;課程體系老化,幾十年一貫制;師資隊伍,太年輕、業務課無業界經驗、有國外經驗的少。
眾多一流高校所都面臨問題,也是獨立學院不可回避的,更何況獨立學院生源和師資與一流高校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此嚴峻的現實,要求獨立學院必須獨辟蹺蹊,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獨立學院畢竟年輕,體制靈活,轉型方便,資金調配便利,如果能立足實際,不盲目冒進,只求精品的話,建立新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極具可行性的。
1、樹立長遠辦學的理念
作為獨立學院的教育管理者,一方面應對學生進行破除“急功近利”式學習觀念的教育和引導,另一方面也應大力消除教師的功利性教學思想,鼓勵中青年教師在學習和深化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加強與相關專業的橫向接觸與貫通,特別應營造環境,幫助和鼓勵中青年教師自我培養成知識全面、素養較高、有一定媒介實踐經驗的教育工作者。獨立學院的教育工作者在立足于對“戲劇影視導演”的教學及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在教育理念樹立、教學計劃制訂等方面共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自身實際、健康的人才培養環境和實現更理性的辦學目標將是可以預期的,獨立學院新聞教育的成功實踐也終將在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的格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
2、集中力量辦好校內外實習基地,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指導
校外實習基地無疑是“戲劇與影視學”這種實踐性較強專業的一個有力支撐,但不足之處是可控性差,無法全面掌握學生學習和實踐動態,但是我們可以掌控本校的傳媒,可以整合資源,做大做強本校的傳媒,將報刊、雜志、廣播臺、電視臺、實驗性網站融合,辦好校內外實習基地,為更多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抽調專職教師來負責業務指導和管理,有利于更好地落實責任,形成激勵,促進管理。
3、把實習基地辦成媒體內容的生產基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如果校內實習基地能夠高標準嚴要求地建成,達到行業標準,可以嘗試把行業標準和運行機制引入到實習基地中來,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筆者所在的獨立學院的電影電視學院,嘗試利用學科優勢和科研實力及實驗中心的技術平臺,主動服務社會。2009年開始,學院利用實驗室部分先進條件面向社會開放,承接業界制作項目,獲得了學校、學生、社會互利互惠的效果。如與湖北電視臺影視頻道合作制作情景劇;獨立承擔拍攝制作各類企事業單位專題片;制作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利用演播廳開展大型競賽活動;甚至承擔拍攝制作網絡大電影等;學生在參與中增強了實踐動手能力,就業后普遍獲得業界好評。
三、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的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設想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內實踐、集中性實踐環節、畢業實習、畢業創作。八個學期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課內時間,包括從第一學期到第二學期的觀察生活練習;二是集中性實踐環節,包括從第三學期到第四學期導表演創作演出實踐;三是從第五學期到第六學期影視導演創作練習,依據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進階,設置不同要求的作業;四是依據專業實踐性較強特色,在第七學期和第八學期圍繞學生的畢業創作開設相關的創作實踐,讓學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創作實踐中。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一覽表
學期 專業實踐要求
第一學期 觀察生活練習(一分鐘短片或一個鏡頭短片)
第二學期 觀察生活練習(劇作、攝影、錄音課內實踐作業)
第三學期 導表演創作演出實踐(個人,5分鐘以內實驗短片)
第四學期 導表演創作演出實踐(小組,10分鐘以內劇情短片)
第五學期 影視導演創作練習(小組,15分鐘以內短片)
第六學期 影視導演創作練習(小組,20分鐘以內類型短片)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踐的目的是為了指導我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升自身的研究創新能力,進一步實現獨立學院個性化,可持續性發展。
四、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人才培養的前景
隨著對“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的社會需求不斷增加,人才培養的基數也不斷上升。筆者所在高校的電影電視學院,通過多年的堅持,將教學化為產出,呈現出較好的態勢。學生參加各種大學生短片電影節,如《細丫》、《大江泳者》、《黑絲幽默》、《倒帶武漢》等短片獲得業界人士的支持與肯定;2016屆畢業學生拍的大電影《中點旅社》更是在相關高校的導演專業學生作品中屬于較難得的佳作。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可以取長補短,與眾多一流院校區別開來,構建不一樣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著重進行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戲文
最新資訊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