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節奏與意念
一、節奏
節奏在音樂理論中可謂旋律的骨架,也可以說是旋律的靈魂,是音樂中長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符或休止符按一定規律組織起來的結構。舞蹈中的節奏是指舞蹈動作進行時占有的時間,即動作的長短、強弱、快慢等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反映在流動的動作過程之中。
基訓課堂里教師常用拍子捕捉動作,或者說用拍子計算動作的進程,可節奏和節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節奏包含著節拍所有的因素,是節拍進行中順序性、規律性的總和。節拍是一種強弱規律,比如二拍子是強、弱的規律;三拍子是強、弱、弱的規律:四拍子是強、弱、次強、弱的規律。通常在單一動作的學習中,學生是以節拍來記憶動作的。如小腿前踢的訓練,五位腳站立準備,第一拍經擦地有力度地向前直線踢出,第二拍繃直動力腿控制在25度的位置,第三四拍收回到五位腳,這就是一個單一動作的完成。一般是強拍動,弱拍靜,如果將單一動作組合起來,讓時間與空間在肢體的變化進程中得以流淌,就成了有規律、有組織、有節奏性質的訓練體系。
節奏性質的訓練體系是指動作中快慢、強弱、動靜等的有機組成,由單一動作組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動作變化或動作延伸。如向前小踢腿,將三個單一動作組合起來,前二個單一動作和上面要求一致,在做第三個時,我們可采用變化,即第一二拍動作不變,第三四拍時做繃腿快速點地再抬至25度,或者直接在25度的位置上做一個勾繃腳,然后收回到五位腳,或者在收回五位腳的同時加上一個半蹲。這是向前小踢腿的過程,我們把這種節奏應用到向旁小踢腿、向后小踢腿的動作上,在結束全部動作時加上一些配合頭、腰和手的動作,與舞姿結合,與韻律結合,形成形體的流動,把所要體現和表達的做有序的整體安排,既節奏鮮明,又富有生機,整組小踢腿的訓練體系也就有組織和規范了。學生在訓練時不僅在身體機能方面得到了增強,而且在適應動作變化和駕馭節奏方面也有了提高。這種節奏上的變化,其實也是一種外在形態動作和內在心理變化的統一,因而動作就不會僵硬和不富表現力了。
二、意念
意念其實是一種意識行為,在心理學中是指心理活動,在人的動作行為中起支配主導的作用。舞蹈訓練中,這種意識是要求學生做動作時精神保持高度的集中和統一。
有位前輩曾提出“意隨氣行,形隨意動”的觀點。“意”就是意念、內在精神,“氣”是氣息,“形”是我們的形體動作。“意”、“氣”、“形”三者是獨立存在的,但在舞蹈中這三者必須互相依托,結為一體,“氣”與“意”結合,通過“氣”、“意”來引導人的形體動作。在上述觀點基礎上,又提出“心身并練”的說法。“心”是意念,而不是單純指臟腹的心臟。在意念的引導下去完成動作或舞蹈,才能達到舞者解放身體、舒展身心的目的。做到動作時松而不懈,力而不僵,并能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
在舞蹈學習中我們應遵循這種規律,把它貫穿到所有的舞蹈課堂中,其中基訓就是這個規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訓練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