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演員的體能特征及其訓練
舞蹈演員的體能特征及其訓練
關鍵詞:舞蹈演員;體能特征;體能訓練
Abstraat:Along with our country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dancer's own development,requests to the dancer的cart~]on the physicalability training,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dancer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signific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has discussed dancer's physical abilitytraining content and the method,
Key word:Dancer;Physical ability characteristic Physical abilitytraining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舞蹈演員頻繁演出,加之舞蹈動作及其編排的創新,對舞蹈演員的體能要求越來越高。針對目前我國舞蹈演員在訓練中重動作而輕體能的現象,為了保證演出質量,吸引觀眾,充分認識舞蹈演員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掌握體能訓練的規律和科學的訓練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舞蹈演員體能訓練的意義及其特征
1.舞蹈演員體能訓練的意義
系統而科學的體能訓練不但有助于保持舞蹈演員的身體健康,防止受傷,延長從事舞蹈職業的壽命,而且能夠確保演員承受頻繁的演出,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保證演出質量。
2.舞蹈演員的體能特征
舞蹈的體能特征有著自身獨特的個性。其中身體形態是舞蹈演員發展的身體基礎,要求身體勻稱、五官端正、面容姣好、頸部略長、鎖骨與肩胛骨較平、四肢稍長、四肢較直,小腿長于大腿,膝關節平直,踝關節略細,跟腱稍長清晰,骨盆適中,肌肉呈條形,身體線條流暢優美。在身體機能上,由于舞種很多,需要演員在較長時間里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沒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就很難高質量的完成表演任務的,同時由于舞蹈技術規格較高,動作復雜多變,絕大部分動作都是在全身各環節協同參與下完成,因此要求演員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較高,視、聽、觸覺和本體感覺準確、靈敏,動作節奏、平衡、協調和空間感知能力較強。在身體素質方面,舞蹈演員表演時有的動作難度很高,負荷強度大,要求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同時舞蹈對演員的靈敏素質、柔韌素質要求很高,特別是對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脊柱和肩關節要求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舞蹈的波浪起伏,舞步的擺蕩飄逸、圓潤流暢,輕巧彈跳,明快的節奏,都離不開身體素質的支撐。
二、舞蹈演員的體能訓練
1.舞蹈演員的形體訓練
舞蹈是人體的造型藝術,通常是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舞者思想感情,傳遞舞蹈中蘊涵的文化信息。肢體語言是以身體的律動為基礎,因此通過形體訓練,將身體上一些多余的東西剔除掉,把人體上各部位關節從不自然和僵化中解脫出來,讓人們懂得怎樣去支配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才可以演繹出優美的舞蹈。形體訓練可以培養高雅的氣質和風度。形體訓練本身包括人的精神、氣質、風度的培養,人們在訓練中把住精、氣、神,
就會逐漸形成一種高雅的氣質和風度。形體訓練的主要練習有:
(1)頭頸部練習。一般采用左右前后抬頭、低頭、頭繞環等練習,注意練習時按照不同的音樂,要求配以不同的面部表情。
(2)腰、腹部練習。通常采用擰腰、扛腰、下腰、彈腰、刷腰、吊腰等練習。
(3)肩、胸練習。一般采用扶把壓肩、俯地拉肩和彈腰、下腰、甩肩等練習。
(4)手臂練習,即芭蕾的七個手位,
以及手型、手臂應控制的弧度等。通過手臂的擺動練習和波浪練習來領會上臂帶動前臂的發力方法,
體會手臂發力的最終結束點,即指端。要求手臂的動作剛柔適度、自然、文雅有活力。
(5)挺拔直立練習。
一是靜立式練習,二是靠墻站立、立踵練習。均要求雙肩平正、下沉,提頸、頂頭,雙目平視,下巴內收,收腹、挺胸、立腰,臀部夾緊,兩腿伸直并攏,練習時就像有一直線從頭頂沿著脊柱向上拉,頭上可頂一本書行進間移動或轉頭練習。
(6)腳位的立、蹲練習。練習芭蕾的五個腳位,要求兩胯外開收緊,兩腿內側肌收緊,臀部肌肉上提并收緊,兩腳外開。
(7)開胯練習。一般采用“蛙式爬地”和兩腿打開,躺地壓胯練習。還可以采用“背臂”和“面壁擠壓胯”等練習。
(8)胯、膝、踝三關節練習。主要采用腿功練習,如壓、扳、踢、控腿等。以及帶有強制性的扳腿練習,時間控制在30秒左右,通常是練習者感到肌肉酸、脹、痛為止,這樣才能有效地拉長腿部韌帶。
2.舞蹈演員的身體素質訓練
(1)柔韌素質訓練
柔韌素質是指人的各個關節活動的幅度以及肌肉、韌帶的彈性和伸展能力,也就是指身體各關節的整體靈活性。
柔韌素質訓練的方法主要有動力拉伸和靜力拉伸兩種方法。動力拉伸法是通過有節奏地重復同一動作的練習使軟組織逐漸被拉長的方法;靜力拉伸法是先通過緩慢的拉伸動作將肌肉軟組織拉長,當拉伸到一定的程度時要暫時靜止不動,使這些軟組織處于一個持續被拉長的狀態。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往往采用負重和不負重的拉伸練習。其主要方法有:
①發展肩部、腿部、髖部和腳踝部的柔韌性的主要手段:壓、搬、劈、擺、踢、繃和繞環等練習。
②發展軀干柔韌性的主要手段:站立體前屈、體后屈、俯臥背伸、轉體、甩腰、吊腰和腰繞環等。
③發展手臂柔韌性的主要手段:手臂波浪、臂繞環等。
(2)力量素質訓練
根據舞蹈演員完成舞蹈動作所需要的力量素質的不同,主要有動力性快速力量訓練和力量耐力訓練兩種。其一,速度力量訓練主要采用超等長收縮訓練,超等長收縮是先使肌肉離心收縮,然后接著做向心收縮。這種練習可通過牽張反射加大肌肉收縮力量,與其它力量練習相比,神經、肌肉系統受到的刺激更強,肌肉發力速度更快,動作結構更接近人體的運動形式。發展舞蹈演員的快速力量通常采用中小負荷或克服舞者自身體重負荷進行練習。其二,力量耐力訓練常常采用25%-40%的負荷強度,但是要求重復次數較多,甚至達到極限,至少要達到疲勞的積累。其主要有以下幾種練習:
①基本功中的力量訓練。這種練習時要有針對性和注意舞姿。如舞蹈中的前進后退步、左右橫移步、左右并換步、行進間跳躍步、雙腳并立重心升降練習等。
②髓部力量訓練。主要有:深弓箭步跳躍、兩腿開立腳內或外扒屈蹲、舉腿剪絞和左右交叉擺腿等練習。
⑧腹、腰部力量訓練。腹部練習主要有:正面或側面的仰臥起坐、懸垂舉腿、元寶收腹坐、負重轉體、立臥撐、直(屈)腿收腹跳。腰部練習主要有:負重橋形挺腹、俯臥兩頭起、負重弓身、負重體側屈、扛腰、下腰、彈腰、刷腰、吊腰等。
④膝、踝、踝關節力量訓練。主要有:跳繩、臺階換腳跳、直體提踵、立踝、深蹲或半蹲、彈簧步、跑跳步、原地雙跳雙落、單跳雙落、單跳單落、各種行進間跳躍。訓練時要求上體正直、收腹、緊腰,落地時腳要柔和,膝要稍屈。
⑤肩、背部力量訓練。主要有:俯臥撐和背起。
⑥力量耐力的訓練。主要有:持續跳繩、跑步練習等。
三、結束語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求舞蹈演員盡快提高體能訓練水平,以應對和完成頻繁的演出任務,忽視舞蹈演員的體能訓練,不利于文化產業和舞蹈演員的發展,有助于預防演出損傷。因此,應當充分認識舞蹈演員的體能訓練的重要意義和體能特征,掌握舞蹈演員體能訓練規律和科學的訓練方法,以適應社會發展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

舞蹈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