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添加收藏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表演 > 表演學 > 戲曲表演 >

戲曲界人士呼吁:為京劇培養和造就優秀人才

來源:未知 編輯:中國藝考網

在近些年藝術院校表演專業的招生考試中,戲曲類院校和電影、音樂類院校報考人數冰火兩重天的狀況讓很多關注中國戲曲發展的人士憂心忡忡。2011年,中國戲曲學院京劇表演專業招生名額為50人,共有115人報名參加專業考試,招錄比例為1:2.3,而同一時期,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報考和錄取人數比例卻達到了1:146。熱愛京劇并有志于投身京劇表演藝術的人少了,京劇各行當的發展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人才危機。同樣的狀況也存在于京劇編劇、導演、音樂等各個環節。

相關資料:戲曲表演 戲劇表演 藝術院校招生 影視戲劇文學 

京劇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審美意識,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國粹。在200多年的歷史中,無數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以及劇作家、音樂家為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獻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使京劇這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仍能煥發青春。

京劇的傳承與發展,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人才的培養關乎京劇藝術的興衰。在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期間,一場以“京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在武漢舉行,來自全國的數十位專家、學者結合京劇申遺一年來的發展現狀,立足京劇發展中的人才這一核心問題,從京劇如何吸引觀眾走進劇院、京劇如何與當代社會發生關聯、京劇與漢劇的關系、京劇的表導演以及唱腔舞美的繼承與創新等不同角度對京劇的發展進行了積極而富有成效地探討。

“現在好的演員太少了,缺乏領軍人物;京劇編劇流失嚴重,懂得京劇行當、熟悉京劇藝術特征、熟稔程式并善于為演員‘量體裁衣’的編劇更是十分匱乏。”談及當下京劇從業者的現狀,戲劇評論家林毓熙十分感慨。上世紀50年代,一大批京劇界的領軍人物匯聚在中國京劇院,為培養和造就高層次的表演藝術家創造了必要條件。如文武老生李少春的成功除了藝術家本人的造詣外,還得益于一個和諧穩定的創作環境。在他周圍匯集了翁偶虹、范鈞宏、呂瑞明、景孤血等十多名優秀劇作家,以及齊致翔、戴英祿、鄒憶青等中青年劇作家,阿甲、鄭亦秋、李紫貴等熟諳京劇藝術規律的導演藝術家,還有劉吉典、張建民、張復等戲曲音樂家,這為李少春等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戲曲藝術發展的歷史表明,一個劇種的盛衰,往往取決于這個劇種是否擁有一批高層次、高素質的突出人才。但是,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觀眾審美需求,在多元文化的競爭中,京劇藝術卻遭遇了人才短缺的嚴峻形勢。

以京劇編劇為例,京劇劇本不是話劇加唱,不是抒情性詞語的疊加,更不是直白的平鋪直敘。要創作出好的京劇劇本,編劇要有深厚的中文、尤其是古典文學的功底,要熟讀歷史、理解中國文化,要懂得戲曲流派、舞臺程式等,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和長時間的文化積淀。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會長姚欣認為,現在專業學院培養的戲曲編劇文學功底不強,韻白不精,大都缺乏對京劇藝術的執著精神,耐不住寂寞和清貧,一窩蜂地投向影視的懷抱。部分“留守”的戲曲編劇也大都“無所不能”,無論現代戲還是古代戲,南北的劇種都能見其身影,以至于戲劇展演上出現不同作品、同一編劇“撞車”的現象。他希望,編劇應堅守藝術創作高地,用文學滋養京劇的劇本創作,同時,院團應建立劇本創作的激勵和合作機制,為青年編劇的成長搭建良好的平臺。

戲劇評論家王蘊明認為,當前中國京劇在繼承與創新方面都有欠缺。繼承的欠缺主要集中在人才隊伍層面。如今,老一代京劇藝術家大都駕鶴西去,中一代大都離開舞臺,只有年輕一代在撐持舞臺,其中雖有佼佼者,但見木未見林。京劇藝術人才隊伍的后繼現狀并不樂觀。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于人才培養機制出現了問題。京劇人才的培養應該注重從中青年演員中發現和培養尖子演員,從而給予特殊的關照和指導;相關部門也應該從京劇藝術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重視京劇人才梯隊建設工作,為青年演員向尖子演員乃至領軍人物轉變創造成才條件。在京劇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上,王蘊明認為,青年演員的主要任務是把舞臺表演的基礎打牢,傳承京劇藝術精華,不應急于創新和突破;京劇的創新需要那些藝術上有較高造詣和舞臺經驗的演員完成。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吳乾浩認為,京劇表演藝術特別要強調形神兼備,增強生活氣息,多方借鑒,形式、技巧要服務于戲情戲理,不要滿足于所謂“原湯原水”的“刻模子”。京劇要選對最適合的傳承人,以人促戲,確立繼承中發展、保護中創新的革新精神。

京劇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近些年各地劇團都在抓原創劇目,以精品意識打造充滿地域特色的戲曲作品,這有利于繁榮京劇藝術。從本屆京劇藝術節看,展演的27臺參評劇目,都是2008年以來全國各省市新創作的劇目,體現了時代精神和各地特色的融合。期間,一批中青年演員登上舞臺并成為中堅力量,盡管他們在流派傳承、藝術表現、技巧運用上還有所欠缺,但顯示了蓬勃的發展勢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安葵認為,各地在扶植新劇目、發現人才上,不應停留在主題的開掘、新形象的塑造上,而應該從京劇藝術的本體出發,注重流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要把人才培養、流派傳承與京劇藝術的特性統一起來,這樣才能使京劇有戲、有人,實現可持續發展。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源地,與京劇有著特殊的淵源。漢調的唱腔、道白以及早期的一些劇目,極大地豐富了京劇的音樂和行當。湖北的余三勝、譚鑫培等為京劇的形成作出了積極貢獻。以湖北省京劇院為例,20多年來,該院先后創作了《一包蜜》《徐九經升官記》《藥王廟傳奇》《膏藥章》《法門眾生相》《曾侯乙》《滄海作證》等在全國都有很大影響的劇目,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同時,大量優秀表導演、編劇人才的匯集,也為該院藝術創作質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戲劇評論家曲潤海認為,該院的經驗為許多中小劇團提供了啟示:要想生存、發展,不能盲目做大做強,而是要依據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發展自己;人保戲、戲保團的實踐,也再一次證明了藝術的興衰,既決定于思想的解放,也決定于人才的有無、優劣。

掃碼關注,實時發布,藝考路上與您一起同行
  • 藝術留學
  • 中國美術高考網
  • 優路教育
  • 高分無憂
  • 河南成人高考
  • 電大中專
  • Copyright © 2006-2025 藝考網(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6005290號-4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4185號

    Top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漫画|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4|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拍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