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想象力表演藝術論文
筆者認為,在演唱過程中,應當先在腦海中設計符合該作品的形象畫面,讓自己投入到聲樂作品情境之中,在此基礎上通過聲樂作品的旋律,模擬聲音形象,然后在適當的調整,使其發出聲音。從這一層面來講,演唱者既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又要根據歌曲本身的題材、情緒以及風格等,去全面的分析和體會,尤其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在內心深處建立“內心聽覺”,并以此來控制發聲器官。比如,《小河趟水》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在歌唱前,應當先在腦海中設計畫面形象,即銀色月光下一片寂靜,山下小河潺潺流水、阿妹觸景生情,于是望月抒懷,寄托了對遠方的阿哥深深思念之情;演唱者應當將自己想象歌曲中的小阿妹,將自己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歌曲之中,面對美麗夜色,將對阿哥的深情傾注在歌曲旋律之中。這樣才能使演繹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一)歌唱者應當廣聞博覽
比如,在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演唱過程中,首先應當明確和了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年代和背景。《黃河大合唱》創作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當時的中華民族正處于內憂外患的時期,日本人在我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原本的錦繡河川滿目蒼夷,無數的同胞慘遭殺害。對于歌唱者而言,只有掌握這一背景資料,才能真正的理解手無寸鐵的農村婦女是多么的無助,才能展開想象,從而更為真切地去體會作品的深層涵義。同時,筆者認為想要演繹好聲樂作品,除必須具備豐富知識,還要加強美學、心理學、文學以及哲學和政治學方面的知識學習,以此來陶冶和提高自己的精神層次。從實踐來看,歌唱者的知識面越廣,其藝術想象能力就越強,所演繹的作品更加的貼近生活,使人物形象更加的豐富,歌唱者、聽眾之間更容易產生共鳴。
(二)歌唱者應當善思好問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過程中,作為歌唱者不能固步自封、自以為是,相反,應當善思好問,以此來打開想象之門。研究發現,人的思維與想象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思維即想象開啟的大門。由此可見,激發、培養歌唱者的想象力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培養、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即歌唱者應當善思、好問。在日常的生活、實踐過程中,歌唱者應當大膽地去探索,多與人接觸,多問對方關于某某聲樂作品的看法和認知,以此來豐富和深化自己對作品的認識。
(三)歌唱者應當熱愛生活,有豐富的情感
藝術源于現實生活,藝術想象力的獲得都是以生活為載體的,因此應當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感動。對于歌唱者而言,只有真正地捕捉到了我們生活中的那份真實和感動,才能深刻地詮釋聲樂作品的內在情感,這要求歌唱者對生活必須具備激情。音樂是情感的產物,同時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情感宣泄形式;同時,想象力是通過抒發情感慢慢變化的,情感既可以充分調動歌唱者的內心情緒,又可以有效喚起內心深處的記憶。因此,對于歌唱者而言,應當對生活保持激情、新鮮感,用心去體驗、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這樣才能使情感更加的豐富,才能使作品演繹的有血有肉。
(四)結語
任何聲樂作品的演繹都是以真情實感的傳遞為基礎的,而且要求演唱者必須有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因此應當加強聲樂表演藝術中的想象力培養,這是聲樂表演藝術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