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學校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普通高校 舞蹈教育重要性 藝術教育
一、進行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進行舞蹈教育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一兩個舞蹈劇目或舞蹈技巧,而是為了在學習中得到技能。許多人認為舞蹈僅僅是步驟與姿勢的簡單記憶,學習它產生不了什么更深遠的意義。那到底舞蹈對于青少年有什么直接意義?從美的角度出發,可以列舉下列幾條:
(1)舞蹈可以使學生感受和發揚積極、艱苦、樂觀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共產主義思想的培養;
(2)我國悠久的舞蹈傳統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舞,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集體舞可以培養集體主義和團結友愛的精神,可以加強紀律觀念;
(4)力量型舞蹈,可以培養勇敢、豪邁和進取精神;
(5)抒情型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養優美的情操,在獲得美的享受中增強對美的感受力;
(6)舞蹈可以使身體器官靈活敏銳,從而增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智力;
(7)可以養成優美的舉止和正確的體態習慣,增加辨別美丑的能力;
(8)舞蹈的節奏性,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和節奏感,感受事物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辦事能力;
(9)舞蹈可以健身,有助于學生身體的勻稱發展。
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意識到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教育學科——能夠和諧地將身體、精神、情感以及社會的不同層面融合在一起。舞蹈有卓越的潛能來發展舞蹈教育的各個方面。
學習和認知的結果不僅是因為教育,而是因為學生被引導到一條金色的發現之路。教育不是事實和技巧的堆砌。將科學等其他學科融會到美學中來,可以極大地提高教育能力,同時也給予認知完整性。通過對藝術的追求和體驗,學生會有更敏銳的觀察力及對事物的鑒賞能力,只有這樣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二、舞蹈教學必須與實踐相結合
舞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設法縮短排練室與舞臺的距離,一定要在重視技巧訓練的同時,重視學生對于舞蹈所表現內容的理解。
從剛入學,學生上第一堂舞蹈課時就要培養他們熱愛舞蹈的感情。在教學內容中,教師要運用某部分動作多編一些表演性組合,以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為將來的舞臺實踐奠定基礎。例如“揉背組合”,就是以贊頌草原、熱愛家鄉為主題思想內容的表演組合;“單項指與周身各部位混合訓練”,就是表現在黑暗的壓迫中掙扎,渴望著光明,祈禱幸福為主題思想內容的表現組合。還可以選用一些優秀舞蹈作品和某些作品的片段進行排練,諸如蒙古族《頂碗舞》《蒙古人》、傣族《小卜少》、藏族《酥油飄香》《母親》、苗族《鴨子戲水》、朝鮮族《新阿里郎頌歌》、古典舞《秦王點兵》《踏歌》《扇舞丹青》等等。這些舞蹈精品從訓練意義上來講價值很高,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受舞蹈藝術內在的心理和氣質特點,提高學生對舞蹈藝術的全面理解和領悟。
首先,教學劇目與教學進程緊密結合,鞏固所學知識,并加深理解強化,促進訓練進程,從而提高綜合、整體的藝術表現力。為了能更有效地實施教學劇目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還必須了解它的一些特點。如果課堂教學是橫線前進的話,那么劇目訓練就是縱向深入。它可以就一動作或技巧對學生進行集中、深入的縱向分析;可以從劇目總體風格要求、人物形象的外在造型、內在性格、情感發展、特定服飾道具、舞臺空間等許多方面向學生加以說明、分析,加深他們的理解;對劇目要求的特殊舞步、技巧進行專門的訓練。這種多方面的、集中的訓練只有在劇目排練中才能達到。
其次,教學劇目之所以區別于其他課堂教學,就在于它是一個較完整的藝術作品。完成劇目表演,學生必須涉及諸多因素,一是表演技巧的專門訓練;二要改變音樂只是訓練伴奏的概念;三是通過各種劇目訓練,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舞蹈;四是在劇目的訓練、演出過程中,對一個劇目從課堂編排到舞臺演出的各種環節程序,以及對服裝、道具、布景、化妝、舞臺設施等都要有一個親身經歷實踐的過程,使學生提前逐步地了解和掌握舞蹈表演藝術的特定性,增強編導、演員以及舞臺工作人員的合作概念,為將來的舞臺實踐打好基礎。在一個班的眾多學生中,單通過訓練,老師很難全面地評價和發現其中較為優秀的學生。因此,劇目訓練便是較全面的訓練,具有全面的開發性。
再次,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舞臺感。要讓學生明白,教師站立的一面就是觀眾,在訓練中的一招一式、一起一伏、一反一正都是將自己最美的舞姿和造型選擇最恰當的角度展示在觀眾面前,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與觀眾的呼應相一致。因此,在課堂上,筆者要求自己的示范動作要一絲不茍、嚴格準確、力求完美,唯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欽佩、羨慕的心理,從而增強他們追求、模擬的欲望和對舞蹈藝術的興趣與熱愛。講解動作的規格和要領也是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超越動作的表層,通過動作的一招一式去體會蘊含在舞蹈之中的心理素質和民族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住舞蹈的精髓。每一組動作都是一幅生活的畫面,多側面的生活畫面必須體現出一種民族個性,凝聚到一起,便體現出民族的氣質與風格。每一天每一堂課,筆者都要把不同的內容帶給學生,自己的示范和講解都要給學生以新的啟發,也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對舞蹈藝術更高境界的向往與追求。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舞臺經驗,不能光說不練。
筆者在教學中的體會是,要想培養一個合格的舞蹈藝術人才,在堅持以上幾方面訓練的基礎上,還要通過適量的演出和參加各種舞蹈大賽使學生有機會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技巧運用于實踐,在真正的舞臺上接受鍛煉。通過演出、比賽的實踐,第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第二,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駕馭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和手腦并用的能力;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精神。
作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實施普遍而正規有序的舞蹈教育,將舞蹈作為一門既健美人的體魄,又陶冶人的性情;既闡揚人的藝術個性特點,又培育人的集體團隊理念的獨立學科,鄭重列入國民教育系統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舞蹈教育既名正言順又理直氣壯地登上高等教育的大雅之堂,占有本應占有的教育領域的一席之地。


舞蹈
最新資訊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