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方法,科學啟蒙
講究方法,科學啟蒙
(一)先練后講—“滲透式”
先練后講,先學后導,在嘗試中學,以“滲透式”為主要特征的嘗試教學法,變了“先講后學”,“先講后練”的“填鴨式”的“隨堂灌”。后一種教學方法我試過效果不好,起先幼兒根本不會有耐心聽你講動作,即使你講得口干舌燥,帶著他們數拍子,分解動作仍是“一頭霧水”搞不清,反倒把原來單位動作分解沒了。我根據幼兒多動好學的特點,采用“跟我一起跳”的辦法,在音樂中學動作,孩子們邊看邊學跟著跳,等興致高了,動作也有模有樣了,再回頭來一邊講分解動作,一邊糾正。這樣不僅學習動作速度快,而且利于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提高整體的動作水平。
(二)多動少講—“打啞語”
三五歲的幼兒自控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有限(20分鐘左右)。一個高度興奮的孩子發出的尖叫聲回感染和引發二十幾十個孩子的“共鳴”,分貝之高,震耳欲聾,難以遏制。若采用“高壓政策”在孩子們興奮的“制高點”上與其對峙,非常被動,只能使他們更加亢奮,給自己難堪,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我試著“以無聲制有聲”。我設計了一組課堂常用語手勢,如:“集合,整隊”:左手舉拳,雙手平拉;“準備,開始”:右手手心壓左手背,雙手外翻手心朝上分開等待。試用后,我感到用手勢指揮比當堂呵斥、壓制的辦法好,孩子們適應之后,受益無窮。它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噪音負擔,而且使孩子的注意力易于集中。
必須強調的是:教師在用手勢時,尤其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微笑,是上課必須保持的,用眼睛與孩子交流。和藹,自信,大度,在配上果敢、干練、灑脫的手勢,效果尤佳。切忌煩躁、厭倦、無精打采和驚慌失措。要讓孩子打心眼里喜歡你、親近你、崇拜你,才能當好老師,教好他們的課。
從某種意義上看,舞蹈課的質量取決于孩子們的興趣程度,而他們的興趣高低,又是衡量一堂課和一個教師教學質量的“試金石”。因此,有趣的教學方法加有趣的教學內容加有趣的教學風格,三者缺一不可。我認為,舞蹈啟蒙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創造,不是達標考級、比賽獲獎,而是培育新苗,創造美好的心靈。幼苗健康成長是我們開展幼兒舞蹈啟蒙的根本所在。同時,也只有這樣的指導思想去進行幼兒的舞蹈啟蒙教學,舞蹈才不再是令初學的娃娃們生畏怯步,而成為他們向往、迷戀的、溫馨可愛的、五彩繽紛的芳草地。讓我們用真誠的微笑和翩翩的舞姿,把娃娃們引入舞蹈的百花園吧!

舞蹈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