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舞教學初探2
民間舞教學初探2
民間舞蹈的情感是每一種舞蹈所從屬的民族民眾的情感。教學中必須通過了解其文化背景來體驗其特定情感,否則,民間舞教學就同教徒手體操一樣,只能教其“形”而無法教其“神”。民間舞教學強調“動之以情”,即是強調通過情感的誘導來增添舞蹈的動力。
1.借助想像情境,領悟民族情感
教師應把所教民間舞的歷史文化、舞蹈風格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把學生逐漸引入到一個“想像情境”中,并在學習開始就有一個情感的依托。當學生感受到這種情感并使之成為舞蹈的動作時,他就能很快投入到學習環境中去。比如蒙古族舞蹈的基本體態訓練,教師在體態上要求學生以腳站八字大步,左手叉腰,右手握鞭抬頭挺胸眼看前方,同時提示“想像情境”,即設想自己正置身于廣闊無垠的草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有豁達開朗的性格、豪放不羈的氣態。這種提示就有助于舞蹈風格的形成。
2.結合生活實踐,體驗自身情感
在藏族舞的“三步一撩”和漢族秧歌的“秧歌大跳”中,同樣是體現歡慶的動作,卻在實際表現時有著情感差異,前者是憨厚、耿直、奔放,而后者則是機敏、喜氣、靈巧。它們好比生活中的搖扇子一樣,前者需要雙手交替猛扇,如狂風四起;而后者則需巧手輕搖,似輕風拂面。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已有的情感經驗,讓其對民間舞豐富的情感表現產生共鳴。
3.根據音樂節奏,觸發動作情感
一切舞蹈節奏都是體現情感和動作力度的,節奏在動作語言表達某種情感中是不容忽視的基礎。如維吾爾族舞中的“三步一抬”動作,有特色的是墊步、提腿轉身、托帽、亮相。該動作從起勢進入墊步至提腿轉身(緊急收蓄)到托帽到亮相(剎住)的一系列動作中包含了強烈的“切分”節奏在里面。這種節奏有助于該動作發揮與主題內容相吻合的情感。
4.利用不同道具,抒發舞蹈情感
民間舞有借助道具表情達意的特點。民間舞使用的道具頗多,且道具的舞動都具有某種象征性意義,可以此來寄托舞者的情感,如:漢族的舞連手紅綢腰帶,藏族的獻哈達,維族的打手鼓,蒙族的敲擊盅碗和筷子分別體現了歡慶、虔誠、激動和喜悅的情感。

舞蹈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