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舞教學初探1
民間舞教學初探1
民間舞是指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由人民群眾為抒發情感而直接創作,又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深為群眾喜歡的、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舞蹈形式。本文試圖從營造廣場氛圍、激發舞蹈情感、規范教學用語等入手,就學校民間舞教學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營造廣場氛圍
民間舞文化的傳承是在一定環境氣氛中進行的。人們只有在特定的環境與氣氛中,才能深刻感受到一個地區民族文化的本質,準確把握民間舞的風格特點。舞蹈課中營造民間舞教學的廣場氣氛,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并帶著舞蹈的心態去表達民間舞的具體內容。
1.系統介紹民間舞的社會文化背景
首先由教師在舞蹈課上概括介紹不同民族的社會背景、風土人情和文化特性,然后播放幾段有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的音樂,誘導學生忘記現在的自我,靜靜地隨音樂的起伏、波動,展開形象思維而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與此同時,教師可在音樂的旋律中,示范幾個代表民間舞蹈特點的體態或動律,讓學生在動作的直觀中了解民間舞蹈的動態形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教授,深化其舞蹈的動律風格。這樣的感性化教學,一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想像力和創造力;二則可以避免以往學生只注重動作表層的模仿,而不能更深地感悟該舞蹈內在的氣韻。
2.精心創設民間舞的廣場舞蹈氛圍
在課堂中創設一個民間舞蹈的廣場空間,為體現民間舞蹈載歌載舞的廣場氣氛,教師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民歌來喚起學生在舞蹈中的歌唱意識,使學生在邊歌邊舞中體驗民間舞蹈民間性與廣場性的特征。例如:在學習維吾爾族舞的課堂中,執教老師可引吭高歌去感染學生,啟發學生的民間廣場意識,并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打手鼓伴奏,自己喊號子,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民間廣場的熱烈氣氛中去,掌握用舞蹈來宣泄自己情感的方法;在娛樂和體驗中感受這種舞蹈文化教育;在課堂的表演中直接把握廣場舞蹈生命力的流動;使學生回歸到“田野”與“谷場”那種質樸、純真的自由空氣中。

舞蹈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