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小品《不差錢》開頭一段分析
趙本山小品《不差錢》開頭一段分析
關鍵詞:趙本山;小品;藝術
中圖分類號:J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7-0125-01
舞臺上有一張圓桌,圓桌上面有黃色的桌布,周圍有三把木制的椅子,圓桌的旁邊,是一長條沙發,磚紅色,襯托桌子和長條沙發的背景是大紅燈籠,預示著喜慶祥和的氣氛。“舞臺,無論有無描述性布景,都為虛構的動作提供了一個‘天地’;由于要把布景變成一個‘場所’,舞臺設計往往創造了一種造型幻象,它在戲劇中是第二位的,而在建筑藝術中卻是第一位的”。①這里的舞臺設計,也充分體現了戲劇事件發生的場所特征,這是根據戲劇事件發生的本身特點而設計的,是劇中人物活動的地方。
隨著觀眾的一陣歡呼聲,趙本山和孫女毛毛走上舞臺。趙本山戴黑色帽子,穿藏藍色棉大衣,身上一邊斜背著大蒜,一邊斜背著野蘑菇,右胳膊肘底下還夾著一捆大蔥,手里還拿著兩只土雞,孫女毛毛頭扎小辮,右胳膊挎一只籃子,穿一綠色棉襖,紅褲子,祖孫倆在一家名叫“蘇格蘭情調”的飯店停下了。
趙本山:到了。
趙的一句“蘇格蘭調情”,將大家逗樂了,觀眾一陣哈哈笑,這里既顯示了趙作為老農的無知,又活躍氣氛,有搞笑的作用。前一句“這就是鐵嶺最貴的飯店”,既交代了今天這頓飯不尋常,又為下面點菜埋下了伏筆。其中的“啊 情調哈就擱這吃”的“……哈,就擱這吃”,典型的東北方言。這里從舞臺的布置、人物的穿著、所帶物件的搭配(包括土特產、籃子)之類,再到人物語言所具有的特點,即發音和語序上的特色,都表明這里是典型的東北地域。華格納:“場所、人、時間與行為構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人要成為自身,必須有某個有限的地方,于適當時間做某些確實的事。”②這就是說,戲劇中的人物和戲劇發生的場所相互映襯,缺一不可,這樣才構成完整的戲劇活動,呈現于舞臺之上,觀眾視野中。回過頭來,再看本篇戲劇,祖孫倆是東北農村的鄉下人,但又來到了鐵嶺最貴的飯店,這似乎有些矛盾,因此也就引出了在這家最貴的飯店因沒帶那“三萬”塊錢的錢包而出現的窘境——本來以為帶來三萬多,可不想讓孫女把裝三萬的錢包給落在炕上,趙本山心里這個急啊,——但因心疼孫女,也只能責備幾句,沒多說。為了在這家餐廳吃飯,祖孫倆翻遍衣兜,才找到了四百多塊錢,拿著僅有的這些錢,走進了這家在當地最貴的飯店。
走出來接待他們祖孫倆的是一個頗有蘇格蘭風格打扮的服務員,白襯衣、花色七分褲,襯衣領和七分褲一樣的布料,還特意長出了一截,類似長條巾,給人感覺有點女性化氣息,頭發黝黑亮澤,緊緊地抿在頭上,見到身背大蒜和野蘑菇的農村老大爺和小姑娘毛毛,他將脖子里的長條巾向后一甩,對著老大爺就開了腔:“對不起大爺,我們這是高檔酒店,不收農副產品”。 老爺子回答“不是,我們是吃飯的”,服務員越發驚奇起來,“媽呀,吃飯的啊?不太像。”趙老爺子看他這身打扮,看得眼花繚亂,分不清小伙還是姑娘,于是乎,老爺子直接喊“我說姑娘啊,這頓飯非常重要”,聽他這么喊,沒想到“姑娘”有意見了,虎著個臉,拉長語調的對老大爺說“哎媽呀,你管誰叫姑娘呢,人家是純爺們 。”老大爺很吃驚,低頭望著他“那怎么還這么個打扮呢,這還,還穿個裙子呢?”老大爺對面前這位穿裙子的“純爺們”一臉的疑惑。服務員很不服氣,一邊尖著桑苦著臉辯解“這是按我們蘇格蘭風格包裝的,再說了也不是裙子啊,這不是七分褲嗎?沒看,這有腿的嘛,哈。”一邊提起褲子腿(另一只手一直拽著襯衣上的長條圍巾,極自戀地,望望觀眾,扭捏作態地,仔細地低頭瞧了瞧),這才發現,一條腿跑偏了,弄巧成拙,于是他也覺得不好意思,又尖著個嗓子,細聲細氣地似解釋又似自言自語:“著急穿跑偏了,哎媽呀,我說走道咋沒有襠呢 ……”并試著在舞臺上走了幾步,以示不舒服。觀眾一陣大笑,老大爺見狀也開心地笑了,邊笑邊興奮地指著服務員“你把那條腿留明兒個穿。”邊說著邊緊走幾步把手里和身上的農副產品拿下來放到飯店餐廳的地板上,邊抬頭對還在自戀狀態的服務員說:“哎呀,小伙子,我跟你說呀,今天我要請一位重要客人吃飯”,說著脫下大衣,緊跟在身后的小孫女將大衣接了過去 ,將大衣折起來放在農副產品的上面。這里趙本山的表演農民的低調樸實真實自然地體現出來,正如法國著名演員老科格蘭說:“...我不信奉違反自然的藝術,但我也不愿在劇場中看到缺乏藝術的自然。”③趙本山正是憑借對自然藝術的追求,愣是把農村老大爺本真樸實又幽默搞笑的面貌活靈活現得表現出來。
注釋:
①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第373頁.
②季鐵男編.建筑現象學導論[M].第147頁.
③西歐、俄羅斯名家論演技[M].中央戲劇學院,1981:68.

舞蹈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