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表演藝術分析
聲樂演唱藝術是講究審美的藝術,演唱者將詞曲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內容傳達給觀眾,并通過自身的藝術造詣創造性地塑造出特定的藝術形象,力求追求最完美、最充分、最恰當的表現手段與表達方式。聲樂表演是一種舞臺藝術,歌唱時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表現手段并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簡單模擬,而是輔助歌唱藝術表達的重要手段,它既注重生活的真實、又講究藝術的高雅。它的準確表達既符合我國人民的視覺、聽覺高度統一的文化藝術傳統習慣,又適應我們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
一、歌唱的情感性
歌唱者在熟知作品內容之后,應注重作品內在的情感表達,因為聲樂作品的成功演繹并非只是曲譜的簡單再現,而是歌者對一字一句的斟酌、思量,揣摩它的意蘊。他首先建立在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之上,結合自身的心理素質、地域文化、文化修養及性格等諸多方面,經過反復的琢磨和品味,通過音色變化、多種潤腔、強弱對比等豐富多樣的造型手段對作品進行恰當的處理和精心的雕琢,進一步提高該聲樂作品的內涵、意境和藝術感染力。演唱者必須融入真情實感才能感染觀眾。作曲家喬治克拉姆強調:“我相信音樂反映人類靈魂最深處的能力甚至超過了語言。”①這種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演唱者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借助一些方法和技巧來更好的詮釋音樂。偉大的作曲家、鋼琴演奏家李斯特曾經說:“假如說一個人能夠把構成表演上的美麗的東西全部寫在紙上,那只能是一種幻想。”②因此,聲樂表演最關鍵的內容就在于挖掘樂譜中所蘊含的靈魂,著重挖掘歌唱者內心的情感表達,用以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力。
二、歌者面部表情的調節
歌唱的面部表情主要包括:臉部表情、眼神、口型三個部分。歌曲每一句所表達的喜、怒、哀、怨、恨等情緒需要通過臉部表情的微妙變化來體現。臉部表情需適度,不可過于夸張,以免太過矯揉造作,影響觀眾聆聽音樂的情緒。“眼神”具有豐富的色彩,有喜悅的、憤怒的、悲傷的、哀怨的等。演員只有靈活運用眼神,才能把歌曲“唱活”,唱出所謂的“精、氣、神”,眼隨手動,它是與觀眾交流、牽引觀眾思緒的主要對象。“口型”的正確與否關系到歌者的演唱效果,正確的“口型”對歌唱技巧的發展尤為重要。歌唱中上唇應呈微笑狀,露出上牙齒,嘴巴張的幅度要適中,不可過大或過小,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尤其不要讓口型一直呈“豎口”狀,應根據字音的變化有所調整,不可固定不變。歌唱者的面部表情是演繹作品的有效保證,只有善于調控自身的表情語言與歌曲情緒發展的變化相適應,才能更好的詮釋音樂。
三、聲樂表演者的臺風
“‘臺風’即舞臺風度,是指歌唱者在舞臺上的姿態及演唱的風度,它涉及歌唱者的臺步、站位、面容、目光、形體動作、謝幕,以及服裝、化妝等方面。”③歌唱者在舞臺上的舉手投足對表現歌曲的思想內容、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等至關重要。良好的“臺風”能賦予作品的新的藝術創造,能將歌曲的思想內涵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不良臺風的具體包括:單純技術型、膚淺表演型、以媚演唱型三種,這幾種類型會引起聽眾的反感,應注意避免。擁有良好的“臺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通過大量的藝術實踐來獲得。歌唱者應嚴格要求自己,逐步從點滴中完善自己的藝術表演過程。
四、聲樂表演形體的要求
聲樂表演對表演者的形體有著很高的要求。歌唱藝術講究“形神兼備”,“形”是歌唱者內在意蘊的外在表現形式,指歌唱演員將情感由內而外通過歌聲與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語言協調地表現出來。聲樂表演藝術離不開形體動作這一輔助因素,無論是演唱需要還是角色塑造都離不開這一強有力的“潤色劑”。它是根據題裁、故事情節、心理變化等要求而變換動作的。并且,優秀的歌唱家或歌唱演員在塑造藝術形象時,她們的一招一式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此外,由于作品風格、劇情需要、舞臺調度等風格的需要,演唱者需要調整自己的體態姿勢、眼神變化以此與所表達的歌詞“意境”相吻合。而且要掌握好分寸、恰到好處;切不可喧賓奪主、胡亂發揮。
五、加強舞臺實踐,提升藝術表現力
若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演員,除了注重自身的肢體語言外,還應積極為舞臺表演做好充分的準備。一位優秀的歌唱家是非常享受舞臺的,讓觀眾感受到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盡情的從聲音、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上抒發這首歌曲所傳達的情節、情感等。聲樂表演對演唱藝術來講無疑是一味豐富的“調味劑”,優秀的舞臺表演創造能讓觀眾清楚、直觀地感受到聲樂作品中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與色彩斑斕的情感世界。因此,歌者應通過多方面加強舞臺實踐,可通過舉辦音樂會、參加校內、社會演出等方式提升自身的舞臺表現力。聲樂演唱者在表演上的獨特創造是生活情感與作品結合所碰撞的“藝術品”,它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現生活,是一種最真實的藝術表演美。

